第6版:产业与市场·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在线教育:内容为王,细分领域受追捧
武汉首演觅知音
盛大将办网文游戏版权拍卖会
图片新闻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上线
腾讯携手郎朗传递“城市力量”
万方视频推出《学霸来了》
产业与市场·周记




 中国文化报 >  2014-06-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原创歌剧《高山流水》
武汉首演觅知音

    歌剧《高山流水》第六幕场景,伯牙与钟母、高山、流水等人以《楚辞》中《招魂》的形式呼唤钟子期。

本报讯  (记者程丽仙)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是湖北武汉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楚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6月14日,这段千古佳话在故事发源地被重新演绎——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首演。

    该剧由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蔡甸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武汉市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联合演出,是武汉市近30年来的首部原创歌剧作品,历时一年多完成,编剧由《苍原》、《运河谣》等歌剧的作者黄维若担任,音乐由作曲家莫凡创作,曾执导过歌剧《屈原》、《霸王别姬》和京剧《图兰朵公主》等剧的曹其敬任导演。

    作为一出歌剧的题材,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曲相知的故事非常简单,如何以歌剧的形式呈现?编剧黄维若以《楚辞》为“钥匙”,打开了《高山流水》的创作之门,他将自然界的高山、流水和星辰拟人化,创造出了高山、流水和玉衡三位女性角色,不仅丰富了剧中人物,也使全剧的声音种类得到了平衡。为表现伯牙对美的理解和坚守,使“知音难得,摔琴永祭”更令人信服,该剧新增了楚国、晋国的戏份:楚人伯牙是位操琴大师,在晋国做上大夫,他出使楚国遭遇楚王的讥讽,认为他的音乐软绵无力;回到晋国,贪图享乐的晋王又认为他的音乐表达不出欢愉的乐感;只有汉水之畔的樵夫钟子期听出了他音乐的纯净,然而难得的知音却因病离世……

    莫凡曾为歌剧《雷雨》、《赵氏孤儿》、舞剧《二泉映月》、《西施》等剧谱曲,创作经历丰富,他认为伯牙的遭遇让在当下做严肃音乐的人特别有共鸣,伯牙的情绪变化和心路历程非常适合用音乐来表现。全剧音乐吸收了《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广陵散》、《普庵咒》等琴曲素材以及湘鄂民歌,但并非直接采用,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伯牙在楚国和晋国宫廷的两场演奏又采用了不一样的风格,楚国倡优用方言演唱,音乐元素来自楚剧和汉调,晋国的音乐元素则来自山西民乐。

    该剧是导演曹其敬和湖北文艺界的第四次合作,她认为“知音”的动人之处在于那是一种非物质的、纯精神的追求,故事中更多是精神和想象的产物,虚构成分大,因此全剧“没有刻意去找文化符号,没有什么所谓的现代感,舞美布景也走简洁写意的路线,试图展示楚文化的精髓和诗意”。

    众多业界专家表示,一个近30年没演过歌剧的团队将一个极简的中国故事蓝本,演绎成这样一个具有国际认知度的知音主题歌剧,令人眼前一亮,首演所表现出的整体风格大气、简洁,编剧、音乐、表演均有创新及成功之处,尽管一些技术细节上还需调整,但瑕不掩瑜,该剧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也体现出武汉文化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