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兴盛,艺术团体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和高手过招交手,必然会不断增加。文化部出台《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也并非是对所有赴国外演出套紧箍咒,而是明确禁止未纳入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演出季、以全自费和租场方式进行的演展活动。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这些 “镀金”的演出,非但没有增加艺术的任何信誉,反而在损害中国艺术品质的同时,反映出部分国人的文化自卑。
奥地利维也纳被称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一直是维也纳音乐精神的象征。从1939年以来这里的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吸引着数以十亿计的世界观众的注意。金色大厅的演出是艺术品质、艺术高度和艺术信誉的标志。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艺术家们看重这里的演出,就像运动员紧盯奥运会、文学家瞩目诺贝尔一样,是一种“竞技”精神的反映。但是,如果我们挺进金色大厅,是自己埋单赠票,搜罗一帮熟人或者廉价的看客,那就像运动员给熟人秀肌肉,文学家在亲友面前展示文笔,对艺术水准的提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倘若还拿了这种展示显摆和吆喝,那不是虚荣,就是别有用心。
我们没有必要苛责金色大厅在艺术上把关不严。水平不高的演出,对他们的品牌不可能没有消极意义,但是我们的团体拿公私两家的银子这样慷慨玩票,毕竟短时间内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益,对他们而言不可能没有吸引力。问题是,我们自己也消耗了财力,暴露了问题,贻笑大方,削弱自信,何益之有?唐代大诗人章孝标说:“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内里有怯,就别四处抖搂,不如就在门墙之内,洗俗尘,度真身,练就好功夫。维也纳的金光会自己照过来的。
就是上面的这位章孝标,当年及第登科,欣然命笔:“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他洋洋得意交给当时的大诗人李绅。李绅对这种小胜即满、不可一世的心态很不满,就作诗《答章孝标》曰:“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我们的很多艺术团体恐怕还没有在国内及第登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