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产业与市场·影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静观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热
从武隆景区起诉《变形金刚4》看电影的广告植入
优酷土豆诉爱奇艺、PPS盗播侵权
引进片不妨考虑下多元需求
国内系列电影前路漫漫
《温斯顿特效》揭秘电影特效制作
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将启动全国海选




 中国文化报 >  2014-07-1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观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热

    田  超    高宇飞    韩浩月

    2011年根据鲍鲸鲸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33天》成为票房黑马,使得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模式迅速升温,2013年国内网络文学巨头盛大文学还专门成立影视编剧公司。前不久,张嘉佳的网络小说《摆渡人》被导演王家卫看中,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也设想出一个投资200亿元的10年计划,一股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热潮正在涌来。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小说在年轻人中的关注度往往是影视公司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改编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如果只看重金钱利益,大批水平参差不齐的网络小说涌入,可能对中国影视业造成冲击。

    网络小说改编电影尝甜头

    很多人对网络小说的概念来自于台湾网络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小说2000年被改编成电影后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却开启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先河。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小说被搬上大银幕。

    相对于2010年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小成本投入、票房却突破3亿元的《失恋33天》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也让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模式成为潮流。陈凯歌的《搜索》和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同样把目光对准了网络小说。2013年,演员赵薇根据作家辛夷坞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度创造了7.26亿元的票房神话。

    相比都市、青春爱情题材,《鬼吹灯》、《盗墓笔记》两部拥有超高知名度的盗墓题材小说,也先后投入到电影改编中。南派三叔在经过电影出品方更换的短暂波折后,与新的投资方设想了一个10年投入200亿元的长远改编计划。张嘉佳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小说已经有5部签约影视版权。这部小说集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

    成功与否还要看内容

    在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除了受邀担任编剧的作者外,大多数网络作家的身份并不明确,在整个制作环节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早在电影《山楂树之恋》拍摄期间,原作者艾米就多次发声,对张艺谋的选角表示不满,她发表在博客上的一些言论也流露出对话语权缺失的不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作者辛夷坞同样没担任编剧。她在谈到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话题时称,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要想取得成功还是要有好内容,“有人写网络小说单纯为了喜好文学,或是抒情遣怀;也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和写作平台的利益分成。文学如果太跟金钱挂钩,很多作品难免注水,也会让创作人失去水准。”

    鲍鲸鲸由直播帖改编的小说《失恋33天》,被看作是更纯粹的网络小说。这种直播体的写作方式,将作者与读者放在了一个对等的平台上。她也觉得这种方式很过瘾:“写直播帖时不会太自信,网友会很快反馈给你。”鲍鲸鲸觉得,网友的挑剔也会促使小说质量的提升。

    相比艾米和辛夷坞,鲍鲸鲸以编剧的身份参与到了电影创作中。鲍鲸鲸称,这也更利于与导演滕华涛之间的交流,比如《失恋33天》中的对“富二代”的认识,《等风来》中对金钱和幸福的思考。

    对于网络文学是否是内容为王的话题,北大教授陈晓明表示,国外网络文学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先锋文学,而中国的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在评判标准上是统一的,也会越来越靠近传统文学。

    读者关注度是先天优势

    北京某影视公司策划部的常先生称,网络书城、论坛很早就是寻找剧本素材的重要途径,近两年的受关注程度更是迅速攀升,“目前两大网络小说类型比较热门,一类是玄幻题材的,还有一类是青春都市题材。就操作性上来说,后者贴近现代人生活,更加适合电影改编。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这样的小说,在网上已经被炒热,有了一大批读者群。相对于其他电影,在新媒体营销占据主流的今天,它们在后期营销宣传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常先生透露,有的影视公司甚至要求投稿的编剧直接把剧本改编成小说放在网上,依此来检验该题材的受欢迎程度。同时,网络小说本身的质量也需要进行综合衡量。“中国网络小说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在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将小说读者转换为观众,同时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是影视公司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当然,高关注度不等同高质量,改编时要警惕没营养的作品融入。资深电影人王先生表示,在看到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时,网络小说本身的质量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中国当前的电影环境是投资人、制片人拥 有绝对话语权,如果只看重金钱利益,大批水准参差不齐的网络小说涌入,对中国影视业造成的冲击也应当考虑。“在大批网络小说的作者队伍中,有一批整体素养不高的作者,他们博得读者点击率的方式也并非纯粹依靠文学技巧,我不是对网络作家有偏见,其实中国整个当代文学创作,能够给电影的营养也越来越少,在王朔这批人之后,有哪些期刊连载的小说被改编成了优秀电影?数量很少。”在王先生看来,网络小说作者与电影主创,特别是导演之间在思想上的冲突也值得考虑,“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被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占据,他们与相对年轻的网络小说作者,在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改编电影迎来沸点

    网络文学的产业化,是掀起电影改编潮的根本所在。鲜明的商业属性,让网络文学极尽迎合读者之能事,而将庞大的读者群转化为观众群,只需要简单地顺势引导。

    网络文学的产业化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但已快速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已经没人怀疑热点网络小说的吸金能力,也正是以这部电影为标志,影视业抢夺网络小说版权才真正进入水深火热的地步。

    有人看衰网络小说,但网络小说的价值并未被全部挖掘,电影改编的沸点,或许会随着王家卫改编张嘉佳《摆渡人》、南派三叔《盗墓笔记》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而到来。可以想象,一线导演遇上网络文学,将会激发网络小说与电影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

    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来看,传统小说曾帮助我国第五代导演创造了国产电影一段辉煌的历史。有人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在人文思想层面无法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相比,但在市场开拓、与国外片竞争等方面,将会体现出巨大的优势。网络文学是市场化的,由之改编的电影也必然是市场化的。在为网络小说结盟电影所迸发出的能量感到高兴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供娱乐并不是电影的全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