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名城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为何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北京陈独秀旧居开始修缮
广东黎槎八卦村:与洪水共生
安徽组建工作站保护出土木漆器
重庆缝纫机厂将“变身”创意产业园




 中国文化报 >  2014-09-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陈独秀旧居开始修缮
有望建成《新青年》旧址展示馆

    孙志广介绍,该屋就是当年的《新青年》编辑部。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文/图

    1917年至1920年,著名思想家陈独秀租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从事《新青年》杂志的编辑等革命活动。近日,这座随着时代变迁而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开始进行全面修缮。据现场维修工人介绍,首轮修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历史陈独秀租住办《新青年》

    从东城区骑河楼南巷进入箭杆胡同,一座门口堆满了砖块、石头等杂物的四合院便是箭杆胡同20号。门口挂着的“陈独秀旧居”的牌子,显示其为2001年公布的北京市文保单位。

    “这座四合院是我祖上留下来的。”8月31日,箭杆胡同20号的住户孙志广告诉记者,他祖上曾在“宫”里当差,民国时期购买了这座四合院。“当年陈独秀租住的就是我家的房子。我家住在西院,陈独秀租下了整个东院。北房3间是陈独秀的住处,南房3间是《新青年》编辑部,靠街门的小房是传达室。” 对于这里曾经是陈独秀以及《新青年》编辑部的落脚地,孙志广提起来备感自豪。

    “大概由于箭杆胡同毗邻老北大,当时在北大任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便就近租住于此处。”孙志广说,听老人回忆,陈独秀后来遭到通缉,就是从箭杆胡同出发逃往上海的。

    现状前期清理工作已经开始

    记者到访时,陈独秀旧居门口不断有施工人员将砖头等杂物搬出来。而院内的景象已与记者2013年探访时大不相同:将门口廊道挤成大约1米小道的杂物已经被清理完毕,露出4米左右的廊道原形;院内风貌不一的自建房也已经被拆除,四合院的原始格局清晰可见。目前院内居住的居民已大部分搬走,房门上贴上了封条。北房后墙已经搭起脚手架准备修缮。

    “施工人员于8月底进驻陈独秀旧居,目前主要进行前期的清理工作。随后将对房屋主体进行修缮。”现场维修工人表示,首轮修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将来或用作《新青年》旧址展示馆

    问及陈独秀旧居修缮后的用途,现场维修工人表示还不清楚。而对这里有着深厚感情的孙志广希望能够建成展示馆,展示陈独秀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关资料。

    记者发现,早在2013年,东城区相关部门便表示,陈独秀旧居进行腾退修缮后,拟作为“《新青年》杂志社旧址”进行展览展示。9月2日,东城区文化委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仅是进行前期修缮,修缮之后的用途还未确定。

    相关链接

    除了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旧居,在重庆五举乡鹤山坪还保留着一处陈独秀旧居。它是重庆市文保单位,为陈独秀1939年至1942年的居住地,陈独秀在这里抱病著作了《小学识字课本》。重庆陈独秀旧居坐南向北,总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代川东民居特色,目前被再利用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展示棕箱、皮箱、衣柜、砚台等陈独秀的遗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