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付远书
他通医懂舞,致力于为舞者延长艺术青春;他创立学科,填补了中医在艺术领域的空白。
他叫何天祥,今年91岁,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舞蹈损伤研究所所长。
何天祥的父亲何仁甫曾是名噪蜀中的“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何天祥自幼随父学医,由于父亲痴迷京剧和川戏,他也常常接触来家中看病的戏剧演员。“早年唱戏的演员,一有伤病,轻则影响演出,重则提前结束艺术生涯。”何天祥说。他开始将传统蒙医正骨术与舞蹈艺术的特点相结合,研究舞蹈损伤防治等问题。
1973年,何天祥被四川省文化厅聘请为四川省舞蹈损伤研究所所长,并以四川省歌舞团、四川省舞蹈学校作为舞蹈损伤研究基地,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摸索艺术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对运动员、演员的身体状况进行顺势治疗。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改以往“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为“扶正祛邪”疗法。
1992年6月,集何天祥20多年研究成果的《中国艺术形体损伤诊治学》一书出版,凭借其“医舞结合、以医促舞、边医边舞、寓舞于医”和“临场征兆性诊断”的新观念荣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书还荣获四川省图书奖,填补了中医在艺术领域的一项空白。
“要防治舞蹈损伤,不仅要懂医,更要懂戏。”据何天祥介绍,舞蹈演员以身体为载体创造艺术动作,哪个动作负荷大,哪个关节受力薄弱等,都与受伤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医者必须深入训练,了解整套舞蹈的运动轨迹,从而让舞蹈演员合理运动身体,了解自己身体的创造极限。
由于舞蹈损伤与运动爆发性受伤有着一定区别,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何天祥也有着一套“好、快、美、补”的独家秘方。在1992年首届国际艺术医学大会期间,何天祥接诊了一位美国女钢琴家,在详细诊断后确认其手指的囊肿尚未硬化。何天祥有针对性地施治,以拇指蘸温经药酒通其经络,敷活血散寒药酒推按囊肿促其消散,仅几分钟的时间,女钢琴家僵硬已久的手指便感到阵阵温热,腕关节、肘关节亦能运动自如。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10年来,何天祥治疗过的骨伤病人达50多万人次。此外,他还完成了“髋关节外旋幅度X线检测选材的内求法”这一科研项目,使得艺术招生提高了选材的准确率。
“舞蹈损伤规律与特点研究”是文化部“七五”十大科研项目之一,多年来,四川省文化厅提供研究基地,文化部提供科研经费,何天祥这名中医始终在“文化”的光环下进行研究。
2003年,由何天祥结合专业思维、方向、方法主讲的“舞蹈损伤的防治”专题讲座,由四川省舞蹈学校整理成册,以《艺术与医学交相辉映》为名出版。2009年,“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天祥及其子何浚治被认定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在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授牌的非遗传习所进行传承。2013年,“艺术形体损伤防治工作室”在成都成立,工作室配备了专方专药以及专业艺术医学医生,通过临床实践培养艺术医学人才。
何天祥是“何氏骨科”的第五代传人,有不少国家的大医院要高薪聘请他,或高价购买其祖传秘方,他都一口回绝了。他说:“中医应该活在中国,13亿中国人需要祖国传统医学,我要为我的同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