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录




 中国文化报 >  2014-10-0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至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复查综述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加日郊老街

    北京市烟袋斜街

    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

    江西省铅山县河口明清古街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古街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

    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

    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至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复查综述

    本报记者    李  月

    广东省广州市沙面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自2008年启动至今,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经专家认真评审、反复讨论,已评选出50条历史建筑保存较好、历史底蕴深厚、文物文化资源丰富的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事业的发展,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成效日益凸显,不少街区现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管理,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对名街专家复查工作进行立项,并委托“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组委会(中国文化报社)实施完成。自2013年7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复查项目启动至今,“名街”推介活动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团队对前3届入选的30条名街进行了复查。通过专家实地复查、技术指导、座谈交流、听取汇报、反馈建议等形式,深入了解各街区在入选“名街”后的保护情况,专家们边走边了解,对于各街区近年来在保护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也对保护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困惑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积极宝贵的建议。

    从复查情况来看,多地街巷入选“名街”之后,推动了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投入、扶持和保护力度,如无锡清名桥、苏州平江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名街”后,围绕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在文化、商业、旅游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使街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一些街区虽然变化不大,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祁县晋商老街、青州昭德古街自入选至今,始终严格按照“名街”评选标准进行保护,较好地保护了街区的历史格局和建筑风貌。

    入选“名街”,推动当地遗产保护

    为使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逐渐制度化,一些街区在入选“名街”后,专门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机构,如海口骑楼老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天津五大道、苏州山塘街、扬州东关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符合街区保护实际的有效机制;一些街区为更好地保护街区的历史、建筑风貌,有序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办法的编制工作,对街区保护范围、建筑面积等细节加以确定,将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为街区保护的各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确保街区保护修复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编制完成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三坊七巷古建筑修缮导则》、《三坊七巷文物保护管理细则》、《三坊七巷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三坊七巷还将与周边的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乌山、于山、乌塔、白塔等有机整合保护,形成“两山两塔两街区”文化特区的概念,进一步彰显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闽都的地域特色。

    再如福建长汀店头街,为统筹安排街区保护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编制了《福建长汀店头街——五通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店头街商、住户文明公约》,其中《公约》中规定,各商、住户要严格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保持街区整洁,自觉保护公共设施,不得乱搭、乱建、破坏街区整体风貌等。长汀县还出台了《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对店头街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在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下发了《长汀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店头街实行交通、环境管制的通告》,划定了店头街管制区域,确定交通管制时间及环境管制的主要内容,以文明、整洁、畅通的良好环境,展现长汀店头街的历史风貌。

    将保护放在首位,探索保护利用新途径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上,一些街区正在积极探索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新途径,如海口骑楼老街,对历史建筑采取分类保护的方式,依据历史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和人文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将历史建筑按照一类历史建筑、二类历史建筑、三类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针对不同类别的历史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办法;黄山屯溪老街在落实“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同时,积极对老街上的古民居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其中皖南特委旧址、镇海桥在2012年被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字号药铺“同德仁”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则认真组织历史、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勘测、走访住户及单位、查阅档案等形式,对八大关近代建筑进行全面普查,厘清了绝大部分文物建筑的建造年代、结构、建筑师、原业主等原始数据,对重点建筑的艺术风格和人文脉络进行了考证,并与222栋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部门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确保了文物在利用的同时得到有效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历史文化街区,尽管经济条件有限,但始终将保护放在首位,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也没有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建筑。如青州昭德古街,入选5年来,其空间格局、街巷肌理、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都没有大动,就是为了保护街区的历史原貌;齐齐哈尔罗西亚大街,是中东铁路沿线俄罗斯建筑保存最为完整、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一条街道,和入选“名街”时相比变化不大,至今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历史格局和风貌特色,已有百年的俄式建筑仍保存完好,并依旧发挥着它的功能。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保护下,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技术指导,为街区发展把脉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涉及部门多,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复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法规政策不完善、保护程序不够合理;街区业态单一,旅游产品趋于雷同,没有突出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房屋产权不清晰、闲置,有的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资金不足、居民安置困难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这也是目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专家在复查中结合街区保护实际,给予了积极的技术指导,并为街区今后的保护、利用、发展把脉定位,使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者对街区保护的目的、意义、理念、原则、技术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从而更好地协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真正让百姓从中受益。

    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应以修旧如旧为目的,将修复质量放在第一位,注重工精料实,各街区要进一步加强在木雕、石雕等传统技艺上的传承。要坚持遗产的真实性,包括遗产本体的真实性和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同时,除了文物以外,凡是老建筑都要明确其身份,包括老店、古民宅、设施、铺地、桥梁及码头的一些痕迹等,可将其公布为历史建筑。重要的文物需要做规划来保护,有些文物点要实行挂牌保护,并标出保护范围。另外,对于街区内的店铺,招牌、建筑内部的修缮等都要加以控制,尤其在运用砖雕、石雕、木雕等手工艺时,不能过度,只要是原有的东西,都要留下来,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关于原住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居民是关键。如果动迁将居民都搬走,不仅投入大、风险大,还会造成社会矛盾,对文化传承极其不利。老街应该是富有生命的,需要生存、变化、发展、与时俱进,所以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要尽量留住一些居民,特别是老居民,因为街上要有人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

    在老街居住多长时间可称为原住民,这个概念很难界定,而且原住民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但要关注社区的利益,对原住民的利益要公平。关于搬走或是留下来,原住民都会有自己的意愿,关键是搬走与留下来的利益要同样得到尊重。不能强搬,也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公房和文物,补助力度大一点,私房要有必要的管理规则。

    专家还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改善老街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如果将改善民生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街区保护有效结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就会更好。

    关于资金。政府应广开思路,如可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周转。要弄清楚房子的产权,知道私房有主。这项工作需要做比较详细的调查,比如公房,不仅要确定房屋的主管单位,还要对房屋的现状及将来的利用做详细的保护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尝试依托市场来拓展资金来源,以此来周转、维护一些项目,将政府财政与民生有效结合,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如河南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街区内的“苏援式建筑群”建于1953年,街区内有几个街坊现已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要求,急需保护修缮。居民大多数是企业无房户和住房困难职工,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对市场供房无力购买,而修缮费用较高,政府也无力承担,居民安置困难。那么,在产权清楚的前提下,不同产权的房屋由谁来修,应明确相关责任和维修权限。建议当地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协调,使这些老房子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缮和保护,让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关于历史文化的挖掘。遗产、历史建筑的保护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历史建筑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文脉。街区的历史文脉不能断,要有根基文化。纵观当前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古代都有昌盛时期,街区内的民居院落、商号作坊、园林宅第等历史遗存,也都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要进一步挖掘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促进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例如可组织成立一个口述史工作小组,多花些时间、人力,陆续深入到老街各家各户,聊聊老百姓家中的历史故事;也可找专业摄影师,多拍些照片,将现阶段还没有发生变化的生活场景记录下来,为街区今后的保护、展示、利用、发展积累素材。

    关于消防安全。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问题已成为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安全问题上,街区内的每一家店铺都要很谨慎,应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如禁止在街区内吸烟,既保护环境,又减少消防隐患。另外,除了店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人是否能够规范作业,施工的水准,施工中采用的明火、碳氧枪、油漆等,这些都有可能引发问题,如果有突发事件,应有充分的应急措施。建议老街加强巡防、排查,及时反馈安全隐患,在消防部门的帮助下,将街区安防工作落实到位。

    关于业态、旅游。首先,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发展旅游,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脉、造福百姓、提升整个街区乃至城市的文化品位。要注意保持街区特征、保证生活品质、传承历史文化、延续老街的生活。因此,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业态上要注意把握控制,避免出现过度商业化、奢侈化的现象。第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一部分,要把街区放到城市整体的生活里去看待,可以设景区,但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街区的很多功能还是要面向城市。在街区设景区,不能是封闭的。街区不同于景区的一个特点是,街区不仅有游客,还有老百姓居住。当地老百姓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让游客看到他们真实的生活。第三,为避免各地的旅游纪念品趋于雷同,可优先挖掘具有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做出品牌,使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使历史街区的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专家、企业、民众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复查工作在对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提升了街区工作者、管理者对街区保护利用、管理方法的认知,促进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利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