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以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共圆中国梦
图片新闻
以文艺精品回报时代




 中国文化报 >  2014-10-1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家热议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共圆中国梦

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美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热议。《美术文化周刊》随即采访了参加此次座谈会的美术界代表和一些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请他们畅谈感想,并特约冯远先生撰文。他们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入情入理、鼓舞人心,为新时期我国美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习近平

    文艺工作应始终不忘“为了人民”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中特别表达了美术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在今天应有的作为。许江认为,“美术既有文化开拓和前卫的性质,又具有文明化石的历史性特征。世界上每一次文明浪潮中都有美术的突出作用。”他引用宋儒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后指出,“天地本无心,此心就是核心价值观。要把这个核心立起来,使其成为‘生民’、成为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习总书记在讲话当中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的核心。”在刘大为看来,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更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而这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家用自己真诚的作品奉献给人民,需要艺术的高度和精品,人民和历史是检验艺术作品成败的唯一标准,作为艺术家我们时刻问自己,我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什么?我为历史留下了什么?”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的核心问题是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也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党的文艺方针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对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所淡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乱象,因此,总书记的讲话在今天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核心的、方向性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以时代精品奉献人民。”诸迪表示,作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大力推动文化惠民,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发挥文艺引领风尚、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

    创作时代精品才是根本所在

    对好作品的期待是近年来人们对美术事业发展最迫切的要求。刘大为结合正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说:“本届展览上不少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水平有大幅提升,但仍然缺少有分量、有深度、能够传世的精品,这就需要广大艺术家们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懈努力。”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表示,通过相关报道和文联系统召开的会议正在消化、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最深刻的感受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最终应该通过鲜活生动的作品说话。“美术家必须志存高远,以社会效益为先,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身体力行地提高学养、拓宽视野、深入研究、精心创作,不断发现美、创造美,融汇真情感,传递正能量。”吴长江说。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激动地说:“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座谈会,和文艺工作者的亲切交流让我深感语暖情长,精神振奋。讲话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思维,让文艺工作者明确了立场,明辨了是非,明晰了方向。”范迪安表示,中央美术学院有着光荣的办学传统,几代优秀的名师美术家在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上薪火相传、成果丰硕。今后学院要把出人才、出成果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年轻一代投身社会生活,感受时代变迁,创作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

    老艺术家李延声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感觉“很是亲切,深受鼓舞”。他表示,自己60余年艺术实践中最深入的体验便是“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只有扎根生活接地气、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搞创作,才能出精品”。2012年起李延声开始在各地寻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为他们一一画像,他动情地说:“如今我已届古稀之年,仍不敢懈怠,‘白发学童’还得从历史、从生活中学习,笔耕不辍,不愧对时代与人民。”

    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习近平

    面对问题,应有反思、有作为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是此次座谈会的与会者之一,他表示,当前艺术创作中粗制滥造、过度包装、一味模仿等问题确实值得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注意。“从近年来一些书法展览来看,有些作者不从书法本体上下功夫,过度包装,有的作品不用整张宣纸书写,一块块拼接,想找到一张完整的作品都很难。过度包装看起来是掩盖了自身基本功的不足,但这样久而久之,连‘高原’都上不了,不要说‘高峰’了。”张海说。

    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美术史论家王镛表示:“当前的美术创作尤其是中国书画创作也确实存在‘高原停顿’现象,缺少‘高峰突起’的力作,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只求视觉冲击力,不重精神震撼力,尺幅大而空,缺乏少而精的精品意识,作品往往抄袭古人,模仿他人,重复自己,千篇一律。”王镛认为,我们的艺术家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追逐以市场为中心的拍卖价格,把个人名利放在首位,才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美术理论家张晓凌表示,当前一些人在市场中恶劣炒作,这些操盘手、文化捐客扰乱了正常的文艺发展,而一些艺术家也难辞其咎。“在这种现实下,如果没有人说真话,不仅仅是文艺批评的失职,更会导致当代文艺的精神崩盘。总书记提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批评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十分重要。”张晓凌说。

    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认为,任何人都不应漠视祖先留下的中华文化,都应懂得只有赢得今天的文化创造才能对得起这个时代。我们太需要文化信仰,太需要文化敬畏。中国书画应有其社会尊严与精神高度,我们要像保护天空河流不再受污染一样对待艺术,艺术界需要“心灵建设”。书画艺术不应被市场经济的现实所解构,充当市场的奴隶。“艺术家应该追寻良知,追寻忠诚,追寻文化价值而不是产品价格。多一点忧患,少一点满足;多一点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争位夺利,那么,中国艺坛一定会充满正能量!”他说。

    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习近平

    繁荣发展,需要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大型展览,还是中国艺术不断走向世界,无论是当代艺术在我国的逐渐成熟,还是重回东方视角的艺术探索,都成为习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印证。

    与会者之一,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的经济、科技引进中国的过程中,西方的文化也铺天盖地而来,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一味地模仿洋人,乃至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所以文化也要全球一体化这种反艺术规律的观点。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自觉,也就不能真正创新。“比如,中国的写意精神跟西方的科学精神、写实精神以及抽象的绘画探索是不一样的,它本身是不可被替代的。我们确实应该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不能套用西方的艺术标准来剪裁中国文化。”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同时也要学习传统、研究传统。“一个文艺工作者,对自己民族文化没有深刻了解,就不可能爱自己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对自己国家、民族有深刻的理解。中国人的骨气、底气是渗透在优秀传统思想中的,是内蕴于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的,是折射于杰出人物的精神品格中的。”他表示,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平台,要为推动中国美术的当代发展、为中国优秀美术家与世界文化对话搭建好平台。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要促进我国文艺繁荣,必须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使两者融会贯通。“面对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克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一味崇洋观点,也要防止闭关自守的民族文化保守情绪。对待一切外国文艺,都应该采取分析态度,不应盲目照搬。方法以纵向吸收为主,辅以横向移植,横向移植要谨慎。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以我为主,都要考虑国情和我们的社会现实需要,以创造有新的民族气派的文艺作品为宗旨。”

    (本报记者朱永安、梁毅、罗正君、胡立辉、高素娜、冯智军集体采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