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胡立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走出国门,多种合作形式的涉外展览和艺术活动也日渐丰富。然而,急功近利的艺术商业市场下,各种良莠不齐的涉外展览,却难以做到真正的文化学术交流。
“虽然当下中国人在海外办展览并不新鲜,但诗书画的综合个展还是相对较少。另外,多数中国艺术家的涉外展览,他们的中国画风格带有中西融合的特点,这种带有西方特点的、混杂的中国画并不能打动海外观众的内心。而相对传统的中国画才是欧洲艺术家们比较少见但真正感兴趣的作品。”刚刚结束巴黎个展的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对《美术文周刊》记者表示。
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国家画院、铸山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从容中道——梅墨生书画作品巡回展法国巴黎行”于法国当地时间9月3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出其近年传统水墨山水、花卉、诗词及书法作品50余幅。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表示:“梅墨生把中国传统绘画用自身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对现代艺术家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样。”
“西方人认为中国水墨绘画很独特,很有味道,没有必要跑到国外去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声音在国内是不常听到的。这样的见解,很值得艺术同行们去考量。近几十年来,中国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学习西方,在艺术领域,甚至某些当代艺术的观念比西方人更西方化,这也反映出中国艺术走向的问题。在同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即中国的艺术家是不是很轻率地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或者说轻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惟洋人马首是瞻。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当下中国艺术活动,包括一些宣传,很多是跟在西方艺术的时尚潮流后面。我可以毫不隐讳地说,这种时尚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时尚,美国从波普艺术开始,他们开拓的是流行文化、广告文化、快餐式文化,即商业性的文化,他们颠覆的是经典的文化,逆反的是古典的文化。虽然在海外的这几次展览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普通展览,但在海外观众看来,他们观赏到的是一个中国艺术家代表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展览。”梅墨生说。
梅墨生指出:“从艺术和文化发展角度来说,中国艺术家应更加冷静客观地看待文化差异,走自己民族的、传统的道路。”因此,把本民族的人文理念从自身的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考虑到外国观众的文化差异和兴趣点,讲中国文化的精彩故事,才可能成就中国艺术家海外展览,真正发挥文化交流之功,而非文化自娱甚至自欺欺人。
梅墨生作品以传统的大写意笔法为主,简率明洁,描绘山河无尽、空冥奇幻的意境,尽显雅致清隽之态。对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浓厚兴趣深深影响着梅墨生的创作,其以最简练的笔墨表达自身的内在感受,在艺术创作和生活感悟里寻找表现语言、开发新的视觉图式,形成“清、静、雅、淡”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