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国学在当代传播要有时代气息
创作更多贴近人民的文艺精品
图片新闻
四川珙县:群众文化理事会带活乡村演出市场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举办




 中国文化报 >  2014-10-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学在当代传播要有时代气息
——中央媒体采访团文化山东行侧记

    本报记者  许亚群

    大明湖畔,琴韵悠扬。坐落在这里的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尼山书院,是济南这座现代化城市的一方心灵净土。自开馆以来,络绎不绝的市民慕名至此,接受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的洗礼。露天讲堂,火爆异常。一个寻常的上午,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孝文化广场上汇聚了许多村民,他们正在倾听文化学者对“孝文化”的精彩演讲,专注的表情、爽朗的笑声,驱散了秋日的阵阵寒意。

    与这两幕相似的场景,在山东省城乡之间随处可见。自山东2014年全面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来,全省逐步形成了城镇“尼山书院”、农村“乡村儒学”交相辉映的局面。金秋十月,在文化部和山东省文化厅的指导下,由20余家媒体联合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山东,领略了齐鲁大地上这幅徐徐展开的由传统文化挥洒而成的壮美画卷。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每个周末,从事广告工作的济南市民陈峻都会来到尼山书院学习古琴。他认为,传统文化并不过时,反而是当下一种时尚。“当今生活节奏过快,传统文化有助于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陈峻说。事实上,具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在尼山书院开馆前,山东省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吴金敦坦言自己担心过会不会出现人气不足的问题。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他的这种疑虑被打消了。“在短期内,我们就培养出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许多国学讲座几乎都是座无虚席。”吴金敦说。在他看来,传播传统文化重在形式创新,要运用亲身体验、互动娱乐等手段摆脱单一说教的模式。这一观点,得到了多地尼山书院管理者的认同。

    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官庄村儒学讲堂每周都会如期进行。每次上课,全场都座无虚席。据当地村干部介绍,通过学习,村民们的个人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升。记者了解到,以尼山书院建设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虽然构建时间不久,但乡村儒学之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先于城市“流行”起来。“近年政府的强化参与使得多地乡村儒学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同时被一定程度上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中,在资金、人员、设施等各个方面均会得到进一步扶持。”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王炳春表示。而长期从事儒学研究教学工作的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则认为,政府的积极举措正是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契机。“相比城市以艺载道的普及手段而言,乡村儒学更侧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让儒学走出书本理论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也是提升乡民素养、重建乡土文明的有效保障。”颜炳罡说。

    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李美睿原本是一名文化传媒行业的女企业家。2013年7月,她偶然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儒学培训班。然而,这短短的7天,却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原本决定出国移民的她毅然放弃了这个念头,个人出资创办了公益性质的山东泰山文化研究院,专门致力于以国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儒学包含了太多值得用一生去学习践行的哲理思想,中华先贤创造出的文化精髓是西方难以企及的。”李美睿说。

    与李美睿的相似故事在很多儒学弟子的身上发生着。他们或许无法达到李美睿一样的成就,但都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无论城镇乡村,大多数儒学讲师几乎都是不收费的。儒学讲堂、活动所需的经费、硬件等开销除了政府支持外,也有许多是来自广大儒学爱好者的捐赠。山东省曲阜市至今已挂牌建立了675所公益性质的“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大力弘扬以“勤善公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背后的推动者,正是山东儒源文化集团董事长姬长文。早年的姬长文也是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然而,在他接触了儒家思想之后,他的文化产业集团就开始经常通过公益手段来传播国学。在他眼中,这是一种应尽的社会责任。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回顾12年办学之路的艰辛,“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总校校长金辉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访问的时候曾关切地问我说,你们的收支能平衡吗?这么多年办学,其中的困难不计其数。早期创业之时,我曾像拉赞助一样一家家企业去跑,而换来的往往是不信任和质疑。即使是完全免费的公益性讲课,也难以被多数企业认可。”2008年是学校的转折点,历经了多年的口碑积累和市场探索,学校业务量终于有了起色。在金辉看来,学校今日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播氛围优势;二是学校的背后有着山东儒源文化集团的支持。“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性事业,社会企业家的举动很关键。然而,真正广泛培养起企业家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金辉说。

    事实上,当前乡村儒学文化的传播也存在一定困难。颜炳罡坦言,目前乡村儒学体系正在一边建设,一边办学,一切都还在探索的路上。“师资人员不足和缺乏统一教材是最大的两个问题。”颜炳罡说。依据他的设想,未来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每个村镇都有一个活动室、一个学堂、一尊孔子像。而乡村儒学也应该成立一个正式的总研究院,专门致力于对乡村儒学如何更好传播的研究探索。

    怎样将山东省传播儒家文化的模式推广到全国?在青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郑玉章看来,儒学的推广难在寻找到与人民生活紧密连接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山东的经验在其他地区也可以推行。青州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元国对未来儒学在全国的落地生根充满信心。他说:“在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讲究雅兴、雅集,而这往往要以传统文化艺术手段为载体,人们必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学;而在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更多是图个乐和,喜欢接地气的活动。只要摆脱了说教形式,儒学应该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