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党在新时期治国方略中对文化建设高屋建瓴的精辟阐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当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当前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鼓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远航的红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能亲临现场聆听总书记立意高远、哲思深邃、语重心长、平易亲切的讲话,深感荣幸、深受感动、深受鼓舞。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名作曲家,我铭记总书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创作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箴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是自己的天职使命和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自己多年来从生活到艺术的音乐创作轨迹,深感“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一条朴素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就要像总书记倡导的那样,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做到“三入”,做到“身入”“心入”和“情入”。不做无根漂泊的浮萍,要做植根深水的藕荷。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捕捉到原真的生活形象,感受到人民的心灵呐喊,理解人民的希冀梦想,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笔杆插上灵动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才能真正进入“我手写我心,时代为妙俏”的艺术创作境界,才能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总书记讲话中令我振聋发聩的是,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前提下,明确指出在经济大潮下,当前文艺创作出现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发出了警示,这些有悖于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方向的迷失和偏差,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和创作者需要进行深层反思,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坚决杜绝和阻断这些丑陋文艺现象的存在、蔓延和发生。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自从聆听总书记讲话的那一刻起,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自己要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同时,要率先垂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作为自己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体,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家传文脉,不断创作出高扬主旋律、传递真善美,像蓝天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反映人民心声,抒写人民情怀的优秀音乐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