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撑
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
湖北:制度创新护航非遗传承
河南省委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专家积极献策群众文艺创作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4-11-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
——听上海百名“优秀市民演说家”讲传奇故事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魏国歌

    “在田野与城市之间/泪水与汗水一次次地拎干/不想在梦想中跌落/在肉铺里也要想办法飞翔……”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朗诵与演讲大赛颁奖展演现场,“肉铺诗人”鲁传江的诗歌《我的肉铺》响彻剧场,台下观众热泪盈眶并报以持久的掌声。

    11月8日,从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朗诵与演讲大赛中脱颖而出的100名“优秀市民演说家”,在松江区新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踏上红毯、接过奖状,尽显“明星风采”。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在现场欣喜地表示:“市民的朗诵和演讲,语言通俗质朴,题材生动鲜活,使核心价值观更加贴近民众、浸润心灵。”

    本次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经过各街镇初赛、区县复赛、市总决赛的层层筛选,共决出百强。大赛评委、原上海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刘剑如此总结:“选手们的参赛热情和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富于节奏感的语言、层层推进的情绪、朴实动人的作品,彰显出他们为之骄傲的内心世界。”如“肉铺诗人”鲁传江是1998年从安徽来沪的,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跟随老乡在菜场里卖猪肉。每天凌晨两点,他准时起床,运货、送货、卖肉的活计周而复始,与“挥刀卖肉”并存的景象是“提笔写诗”。

    “我深爱着我的肉铺,常常靠在砧板上,看书或者写诗。”鲁传江告诉记者,“闲时在店铺里吼两嗓子自己的诗歌,那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享受。”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朗诵和演讲大赛在“中国梦、我的梦”这一开放性大主题下举行,朗诵者可朗诵“心中的梦”,演讲者可从“幸福”“梦想”中任选主题演讲。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吸引了全市各区县、社会各阶层朗诵演讲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全市参赛市民达上万人,年龄3岁至84岁不等,创下市民文化节参赛选手年龄跨度最大的纪录。不少长期在上海生活、学习、工作的“新上海人”踊跃报名。

    长宁区的台湾姐妹朗诵团以一首《海峡两岸情》,将她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海峡两岸亲人血浓于水的真情融为一体;松江区土生土长的“80后”蔡恒熙的《生活在松江是幸福的》,真诚而质朴的演说流露着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与松江一起成长的故事……大赛的引人注目之处,当属题材皆取自普通百姓的“沸腾生活”,朴素的情感和来自身边的故事通过个人参赛、两人合诵、组团齐诵等多样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一般演出喜欢选择“高大上”的场馆不同,大赛将最绚丽的展示放在了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新落成的新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赛主办方负责人说:“核心价值观来自科学理论、历史文化,更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心。朗诵演讲大赛涌现出的‘明星’都是基层百姓,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理当走上百姓舞台展示风采。”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萧烨璎表示,“只有扎根群众、服务百姓,市民文化节各项活动和赛事才能更接地气、更暖人心,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主题的包容性和形式的开放性,让选手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挥。大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原创作品,有的从生活细微处着手,温暖人心;有的表现普通人的成长,真挚动人;有的带着浓浓的乡情,尽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有的讲述平凡岗位上的奋斗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萧烨璎告诉记者:“参加展演的作品均由市民自己创作,讲述了他们在自己热爱的这座城市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朴实无华的故事和浓烈真挚的情感。”

    散文诗《我爱你,武康路》作者邹浩泉是一位在武康路居住了半个世纪的91岁老人,他用浓厚的情感写出了这条百年老街所经历的风云沧桑;杨浦区退休营业员、社区志愿者许凤英因为工作落下病根,但她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乐观开朗,热衷公益事业,她演讲的故事《大写的“孝”字》讲述了社区百姓的真情和温暖……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个人传奇,传播着人间大美。舞台上,身着白大褂、警服、制服、西装的医生、警察、边检人员、白领们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心路历程。

    “关于这个时代,关于这座城市,我们的市民是最好的讲述者和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中,朗诵与演讲大赛把群众的真善美挖掘出来了,又在更大的平台上传播出去。”萧烨璎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