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上交文物,该奖多少钱
“大兴安岭,我们来了!”
防风固沙护丝路,保护生态树新风
群文工作者太仓交流“文化养老”
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成立
首届民间俗曲展演举办
川剧进校园有了新法宝
知名作家云南采风南方丝绸之路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4-11-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风固沙护丝路,保护生态树新风

    李  月

    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的武威市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着,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在赶往民勤县的路上就听说这里沙多、风大、雨水少,防沙治沙是每一个民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它关乎整个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部的生态安全。11月5日,“梦想丝路”(甘肃段)大型采访团来到民勤。

    “这种严酷、特殊的自然环境,极其适宜种植肉苁蓉、锁阳、甘草、黄芪、板蓝根、红枣、枸杞等沙生药材。”当地有名的治沙能手,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文明说,发展沙生药材种植,可大幅度增加沙区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促进其他沙产业以及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

    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叶文明创办了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沙漠种植业上。叶文明说:“我们这里防风、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叫梭梭,它耐旱、耐寒,还可遏制土地沙化。如果将肉苁蓉嫁接在梭梭树上,不仅能起到很强的治沙、固沙作用,而且还能收获丰硕的果实。”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叶文明的带领下,2009年公司论证提出了在民勤县域内风沙沿线荒漠地带或退出耕种的荒漠化土地上实施种植沙生药材苁蓉的“万亩苁蓉产业化项目”,建成标准化“有机肉苁蓉”种植试验基地3处(院士科研基地1处),并在该基地天然梭梭林上成功实现了人工接种肉苁蓉。目前,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几处租赁经营的梭梭林中接种苁蓉7000亩。

    据了解,该项目的提出引起了民勤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得到了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一路同行的中国建设银行武威分行行长彭年军说:“我们根据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经营、资产状况以及财务需求,自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同时,为公司申请加入建行‘善融商务’平台,把这些沙生药材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既扩大了销售量,还提高了利润率,从而促进沙生药材产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叶文明说,梭梭嫁接肉苁蓉取得的收益是受肉苁蓉生长情况影响的。从平均水平来看,一亩梭梭林嫁接肉苁蓉,成熟后每年可收获100公斤鲜苁蓉,按目前的市价每公斤30元计算,每亩的年收益应在3000元左右,除去各项种植费用后,每亩净收入2000元左右。为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叶文明的带领下,公司先后成立了“民勤县佳友沙产业专业合作社”“民勤县肉苁蓉协会”,为合作社、协会会员提供苁蓉、甘草、锁阳、黄芪等沙生药材的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销售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186个,带动农户860户,促进农户增收620万元以上,有力助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深入开展沙生药材种植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2013年,叶文明带领公司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成立“甘肃民勤沙产业研发培训中心”,重点实施了“有机肉苁蓉机械栽培研究与应用”“基于生态治理的荒漠苁蓉高产技术示范及系列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土地种植梭梭,采用荒漠有机肉苁蓉高产栽培接种技术,自主研发生产了肉苁蓉、锁阳、甘草、枸杞等沙漠特色高新技术产品30多种,初步形成了集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一体的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此就业,真正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将沙漠种植业和沙漠生态治理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是叶文明一直秉承的信念。叶文明说,今后,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产业带动、特色推动、创新驱动、科技兴企、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凭借不断增强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依托先进的高新技术精深加工生产线,深入开展沙产业配套技术研究和沙漠特色产品研发制造,不断提升沙漠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带动当地沙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推动沙漠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