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夏 天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陲,一抹如新月般南北走向的狭长绿洲嵌在大漠和戈壁之间,显得尤为珍贵。发源自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隶属于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坐落于此。这里的人们自称“刀郎”(维吾尔语“团结、相聚”之意)部落,千百年来背靠叶河,与三面环绕的大漠勇敢斗争。除了当地茂密生长的胡杨林地,麦盖提也是闻名遐迩的刀郎文化的沃土。
麦西热甫如同胡杨木一般遍地生根
去过新疆的人恐怕都会对当地的羊肉串印象深刻,和大拇指一般粗的胡杨树枝,足足有成年男子手臂那么长,串上如同红烧小排般大小的多浪羊肉块,口感柔韧,不仅不带一丝膻味,更融合了胡杨木独有的香气。
不止一个刀郎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生活有三件大事,牧羊、烤肉和麦西热甫。”曾任麦盖提县文化局局长的木台力甫·司衣提说:“麦西热甫就是刀郎人的派对、嘉年华。”刀郎麦西热甫以表现当地维吾尔人民野外狩猎、喜庆丰收、欢乐生活等情景为主,包含有刀郎木卡姆演唱、群众自娱舞蹈、餐饮、文学艺术表演及各种游戏等。它不受环境条件、时间、参与人数的限制,程序严格,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2006年,麦西热甫和刀郎木卡姆一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当悠扬的散板配合歌手引吭高歌的木卡姆旋律响起,刀郎人便会欢快地舞起来。木台力甫说,目前能收集到的刀郎木卡姆共有9套,刀郎木卡姆一定要与刀郎舞蹈一起表演,二者就像猎手张弓搭箭的雄姿和羽箭破空而出的鸣镝声那样相辅相成。
在叶河流域,刀郎人欢快的麦西热甫如同胡杨木一般遍地生根,适用于各个场合。在刀郎的农民画中,也可以看到各种麦西热甫的场景:丰收、婚庆、游戏、郊游……木台力甫告诉记者:“最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叶河流域的刀郎人家家户户在结婚、请客等场合,都会习惯性地跳起刀郎歌舞。”而对于记者用汉族的麻将文化进行的类比,木台力甫也打趣道:“没错,汉族好静所以坐着打麻将,我们刀郎人好动,所以人人都爱唱歌跳舞!”
生活变了,血脉中的文化传统依然流淌
木台力甫在对记者讲述刀郎文化时,眸子中总闪烁着对过往的追忆:“曾经的刀郎人,野性、勇敢。知道抢走成吉思汗老婆的蔑儿乞惕人么?他们就是刀郎人的祖先之一。”这个部落在成吉思汗的追击下,越过天山向西迁徙,最终在叶河流域定居,并与那里的原住民融合成为今天的刀郎人。
在木台力甫的孩提时代,刀郎人家家都有马匹,到了春秋两季,男人们就带上猎犬,手擎苍鹰,穿行在戈壁滩和胡杨林中骑射打猎;坐着用胡杨木制成的独木舟,在风景如画的叶尔羌河和刀郎湖中捕鱼。然而,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刀郎人的弓箭和独木舟早已被搬进了县博物馆。如今的麦盖提县,宽阔的街道上商铺林立,新城区更出现了装饰一新的商品房,机动车也基本取代了畜力。似乎,现代文明已经抹去了这个古老部落的痕迹,年轻人也逐渐淡化了祖先们那彪悍的气质。
但当记者来到县城东部临近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百万亩防沙胡杨林工程的林场时,不禁为那壮阔的景象而震撼:在笼盖四野的苍茫大地上,栽种着一排排胡杨树苗;一顶顶帐篷分列道路两旁,数以千计的刀郎儿郎们用传统的“坎土曼”挖掘铲几下就能挖出一个达标的树坑。
麦盖提县县长阿卜杜艾尼告诉记者:“为了早日完成百万亩防沙林的浩大工程,我们全县自机关干部以下,以大队为单位,总计两万人次,自掏路费无偿来林场工作。”一个叫乌布里曼的青年告诉记者:“即使没有工资,为了麦盖提的蓝天,为了家园的安全,我们也乐意在这里一天挖100个坑。”
闲暇时分,这些敢于挑战茫茫大漠的刀郎儿郎们会聚在老厨师身边,期待着美味的拉条和烤串,会愉快地跟随刀郎木卡姆翩翩起舞。虽然古老的游牧渔猎生活已不复存在,但在新的时代,年轻的刀郎儿女仍然在用祖先传下的勇力迎接全新的挑战。麦西热甫和刀郎木卡姆艺术,也仍然陪伴着他们舞动在通往幸福生活的路上。
刀郎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团结与和谐
1994年,叶河大桥的建成通车给刀郎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千百年来被大漠与河流隔绝的刀郎人,开始广泛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木台力甫这样描述麦盖提发生的变化:“之前我们被称作河西地区的孤岛,一个月只能送一次报纸。大桥建成后,传统的刀郎文化传承受到了影响,因为年轻人的选择更丰富了。”对此,年轻的县艺术团团长米热古丽有更直观的感受:“我小时候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对木卡姆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近年来,在县委书记文福来、县长阿卜杜艾尼·居买的带领下,麦盖提县组织各方力量,多方挖掘刀郎人流传千百年的木卡姆、舞蹈,使之前口口相传的音律,能够通过音像制品、乐谱等载体得以系统保存。一些木卡姆传承人也开始开班授课,进驻艺校,培养下一代的艺术人才。目前,麦盖提全县的机关单位和中小学都将刀郎舞作为每日的广播体操项目。
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木台力甫看起来并不担心:“我们刀郎部落本来就是多元融合的结果。大桥通车后,我们的文化发展很快,外地乃至国外的艺术家们走了进来,我们的演出团也走了出去,这些都丰富了我们的表演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惊喜地发现,每当不同民族人民欢聚在一起,在欢快的木卡姆乐声中翩翩起舞时,刀郎艺术就成了最好的一种交流语言,就像木台力甫所说:“刀郎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团结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