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晚清的讼师
好书速递
重拾文化中的人文传统
古为今用:中华经典映射的外交理念




 中国文化报 >  2014-12-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速递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本书讲述的是从16世纪到现代,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中国风为何会风靡18世纪的欧洲宫廷?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虽然更早,为何受西方艺术影响却没有日本大……曾在剑桥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及研究的苏立文教授引导读者穿越这风云变幻、瑰丽多姿的4个多世纪,清晰阐述出近代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彼此深深吸引而又对立排斥的过程,为我们厘清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际会。

    (【英】迈克尔·苏立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精神梦乡》

    本书可以视作学者钱理群个人大学观与学者观的思想发声。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思想文化、学术精神传统的传递和坚守,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创造。因此,理想的大学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堡垒、精神的圣地、新文化的发源地、理想主义者的聚集地。真正的学者追求的是精神的存在意义,对于自我,学术与民族、人类都有自觉的承担,并且是心灵纯净、充满生活情趣的。

    (钱理群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1月出版)

    《学诗浅说》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习和欣赏的读物,诞生于上世纪初。作者瞿蜕园(1894—1973)是晚清名臣瞿鸿禨之子、曾国藩之女婿,曾任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另外一位作者周紫宜(1908—2000),著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人称“金闺国士”,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活跃的才女之一。这样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且不论其内容的精当、识见的深刻,光是那些妙语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让读者大快朵颐了。

    (瞿蜕园 周紫宜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天国之秋》

    作者裴士锋,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太平天国运动,特别着重英美各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对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等,将清军统帅曾国藩和太平军领袖洪仁玕作为讨论的核心人物。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评价:“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19世纪50年代初期至1864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美】裴士锋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买书记历》

    39位爱书人围绕私人买书史这一主题,展开“各自表述”。他们既有闻名海内的藏书大佬,也有深藏不露的民间高人,既有学者、编剧、媒体人,也有旧书店老板、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涉及线装、新文学、签名本、近代诗词、非正式出版物等各项专藏,从琉璃厂、潘家园、上海文庙,到海外淘书、旧书网站、拍卖场,既是相互独立的私人买书小史,又不经意间相互呼应、穿插,构成1978年以降两代爱书人的“集体回忆”,全景展现30年来国人买古旧书的面貌。

    (陈晓维 编  中华书局2014年11月出版)

    《移动时代生存》

    移动时代,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果对照欧美国家从电话到手提电话、寻呼机再到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在我国大陆地区被大大压缩,迄今未满30年。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作者回应了针对中国通信服务行业的多项质疑,二是对通信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思考。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曾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建宙的叙述、阐释与思考,对于人们理解这30年中国经济尤其是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王建宙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