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湖湘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与袁隆平结缘的画家
湘绣之美
斑鸠,斑鸠
节气二题
读书时光




 中国文化报 >  2014-12-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时光

    李运明

    周末,外出归来,见邻家少年端坐门前,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看得入神。书很厚,绝对可以称得上大部头,但是所剩却已不多。少年看得津津有味,脚前有几只麻雀叽喳蹦跳,他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好一幅孩童读书图!见此情景,我不由得暗生感慨:这是多么美好的读书时光啊!

    少年时期,如人生的春天。少年的心,如春天酥软的土地上刚刚破土的新芽,沐浴着春晖,承接着雨露。少年时期无忧无虑,时间充裕,当属读书的最好时期。“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此时读书,好识记,易吸收,多学些知识,多懂些道理,无异于是给自己的成长施加丰沃的营养。回首过往,小时候,我对读书也是如饥似渴。可那时候,却很少有书读,一旦见到谁家有书,就想方设法借过来,一书在手,就雷打不动,茶不想饭不思了,一心沉浸在书的境界中。这样饥不择食地读书,自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学习成绩蒸蒸日上。应该说,在求学阶段,也正是我读书的黄金时段,让人没齿难忘。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夏天。蓬勃的青春如同刚刚崛起的大树,挺拔、伟岸,枝繁叶茂。此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如果说,少年时期读书利于“长高”,那么青年时期读书则更利于“强骨”,此时只有多读书,才能撑起更高远的一片天空。然而,树大了,鸟落;林茂了,蝉鸣。我参加工作以后,不愁没有书读了,但是心性却浮躁起来,读书的热情大不如从前,工作之余忙于玩乐,任它汩汩水东流,不管悠悠日西坠。夜晚,躺在床上,才开始懊悔自己的碌碌无为。虽然我曾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来警醒自己,可是,第二天却又像寒号鸟“明日来搭窝”一样地纵容了自己。哪怕有时候读了点书,也如水过地皮、云掠蓝天,早已了无踪迹。所以,至今愧悔难当。

    中年时期,是人生的秋天。人生的秋天,天空高远,白云悠悠,人生之树上风吹叶少,渐渐露出虬曲的枝干,枝丫间或有果实时隐时现。此时可以享闲散淡泊之趣,但是也有“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的紧迫。这时,如果能够手不释卷,则可“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自然会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雅致。步入中年,我的心也如秋水一般渐渐归于澄澈明净,就想再也不能蹉跎了岁月,是时候该充实自己了。于是重又拂去书上的浮尘,置于床头案角,一有闲暇,就翻开书页,如啜香茗,如饮甘露看上一会儿。晚上,更是痛下心来抛开网络的诱惑,端坐书桌前,让灯光漂白书页,和智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哲人进行人生命运的对话,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忧,同乐共悲。每日里书香氤氲,暗香盈袖,其乐融融,原来读书的时光是如此美妙。

    老年时期,应该是人生的冬天。经历了春华秋实的成长,饱受了风霜雨雪的磨砺,此时,人生如冬天的原野般苍茫寥廓,一览无余。环视芸芸众生,不免会有“日暮苍山远”的落寞与无奈。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那么是否也可以说,书中自有春常在。如果能够一册在手,又何惧英雄迟暮?现在,我正值中年,如果到了老年时期,我想我愿意这样过活:“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明代才子徐文长曾题联警示后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而我则认为,不论任何时候,如果能够好好读书,就是幸福的时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