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产业与市场·动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地方新闻
  标题导航
独立动画在深圳:不为娱乐,更近学术
微观动漫
万达“汉秀” 绽放武汉




 中国文化报 >  2014-12-1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达“汉秀” 绽放武汉

    蔡  萌

    在武汉,随便拦下一辆出租车,跟司机说要去万达“红灯笼”,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将你送达目的地——武昌区东湖岸边的汉秀剧场。

    这座出自世界顶尖建筑艺术大师马克·菲舍尔手笔、外形酷似中国传统红灯笼的建筑,已然成为武汉新地标,并将于本月20日正式向观众揭开神秘面纱。

    “我们相信,它将成为与悉尼歌剧院、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齐名的城市地标。”世界著名舞台艺术大师、“汉秀”总导演弗兰克·德贡笃定地预测。

    “因为李娜,因为‘武网’,世界上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了武汉这座中国城市;而‘汉秀’将在未来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有个城市,叫武汉。”在一位投身武汉演出事业几十年的文化工作者看来,“汉秀”将同“武网”一样,成为世界了解武汉的一张名片。

    万达“汉秀”已经开启了中国驻场秀的新格局,甚至影响武汉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结构和整体布局。在探讨这些话题之前,我们想先试着解读——万达为什么选择了武汉?

    天时地利人和,

    带来一场必然

    华灯初上,在潋滟东湖的映衬下,汉秀剧场安静地矗立在那里,仿若一颗红宝石,瑰丽而绚烂。剧场里,弗兰克·德贡正在与演职人员进行着首演前最后阶段的紧张排练,以期为观众奉上一场“一生必看”的震撼体验。

    “汉秀”取意汉族、楚汉,武汉文化精粹之意,这是一台以“水”为主题,把中国楚汉文化与西方综合表演形式“秀”相结合的作品。在“汉秀”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观众将看到戏剧、舞蹈、杂技、体操、高空跳水、极限运动等表演形式与高科技特效的完美融合。这台被公认为目前世界顶级的秀,为何最终落户于武汉?

    “万达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和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大体相同,一拍即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武汉,文化需求大幅增长,连锁产生的集聚效应也吸引我们选择了武汉。”万达有关人士回答。

    “武汉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想,这是武汉能够吸引万达‘汉秀’落户于此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陈邂馨认为。自古以来,武汉便是百舸争流、万方汇聚之地,3500年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浸润着武汉每一寸土地,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大江、大河、大湖汇聚于此的地缘因素则培育出武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辛亥首义便是最好的例证。

    “武汉是一座具有国际味道的城市,这里的老百姓喜欢创新、热闹,而‘汉秀’正是一次创新与追求卓越的典范,与武汉的城市精神十分契合。”从很多武汉人口中能听到类似的说法。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很多亲历者的眼中,“汉秀”落户武汉正是具备了这些因素。弗兰克·德贡对于“汉秀”的诞生有这样一句评价——“在对的时候,在对的地点。”他指的是中国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这句话放在更为具体的语境下也同样适宜——熟悉武汉的人能明显地感觉到,武汉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武汉要建成“东方芝加哥”。在中国,武汉的战略地位等同于北美的芝加哥、欧洲大陆的法兰克福。如今,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以及高铁时代的来临,让处于“米”字形高铁交通网中心的武汉,区位优势愈加凸显,成为竞争的核心区域。作为华中首府,武汉的汉阳沌口开发区、武昌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武汉产品和硬实力的代表,正参与着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由万达投资的中央文化区,则将成为武汉文化和软实力的代表,唤醒这座城更深层的人文诉求和文化消费活力。

    不久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发布的《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武汉综合旅游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已进入副省级旅游城市第一梯队;武汉旅游的发展速度竞争力再居全国榜首。2014年,武汉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在全国的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国内旅游收入居第二。数字,足以改变很多人对武汉“并非旅游城市”的印象。

    这些,或许均是万达“汉秀”最终选择落户于此的依据。

    一次有益的探索,

    之于武汉,之于万达

    作为目前世界上投资额最大的剧场,“汉秀”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世界首个可结合剧情升降、移动、倾斜、错落变化的梦幻舞台;世界首个能移动、旋转、升降的观众坐席;世界上最大的舞台表演水池;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舞台节目,包括24米的高台跳水表演……如此多的“世界之最”意味着挑战与冒险,无论对于落户城市武汉,还是投资方万达集团,都需要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

    “武汉文化产业还处在低谷,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科技、文化地位是不相称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汉秀’正是一个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它将成为一面旗帜,引领武汉的文化产业发展,将对武汉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示范作用。”陈邂馨说。

    文化是城市永续流传的原动力。以“汉秀”为代表的文化项目,正在加速武汉从“交通码头”迈向“文化港口”。“‘汉秀’为武汉带来的是文化的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国际接轨。‘汉秀’上演之时,正是武汉经济、文化、科技结合空前紧密之时,相信这一切将助推武汉的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很多武汉文化界人士对“汉秀”之于武汉的共同期待。

    而“汉秀”之于万达则是一场需要迎难而上的挑战。以开发地产起家的万达2006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领域,这是万达转型升级、确立新竞争优势的内在需求。2012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但要在这一领域走得更稳、更远,万达需要在内容、产品、经营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汉秀”正是万达迈出的对其整体文化产业进行布局的不可或缺的一步。据了解,万达与弗兰克·德贡的未来合作也不止于“汉秀”,根据2011年签订的一份排他性协议,未来10年,双方将在武汉、西双版纳、青岛等地建设5台世界顶尖水平的大型舞台秀。与此同时,万达也不断收购旅行社,为其投资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输血”,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

    “最大的困难在于剧场和演出同时开放。”万达有关人士说,“你可以查阅资料,世界上极少有把剧场开业和演出开演放在同一天的,这意味着双重挑战。”正因如此,万达在打造“汉秀”过程中积累下的不仅仅是如何呈现一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秀,更包括剧场设计、建造、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如果放在地产业来比照,“汉秀”好比一个万达的“样板间”“旗舰店”,将为未来这一业态在中国其他城市的复制打下基础。

    “汉秀”首演的前一天,万达商业也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这之间是否会产生联动效应?我们拭目以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汉秀”的同时,万达在武汉还有另外一个高科技文化产业项目——万达电影乐园,这个乐园将与“汉秀”同时开门迎客。届时,在由武汉市和万达共同打造的这条楚河汉街上,将形成文化与商业、旅游、娱乐等多种产业要素组合发展的新模式。

    “这是一次武汉与万达双赢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多位业界人士这样评价。

    “汉秀”,

    舞台艺术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

    今天,驻场秀逐步升级,已经进入到量身定制的阶段,“汉秀”更是将量身定制做到了极致。

    高71.6米、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的“红灯笼”是“汉秀”演出的唯一驻地,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施、设备都是为“汉秀”量身打造,其建设难度从设计之初就已经“预定”了:没有巨大且稳定的钢结构屋顶,就无法支撑可飞行的LED巨屏及后期各种精彩演出的承重要求;没有较高的桁架整体提升高度,就难以实现24米空间内高台跳水……怪不得此前就有这样一个说法:要让“汉秀”成为前所未见的演出奇观,其前提之一是剧场要成为一个建筑奇观。

    汉秀剧场分为地面3层、地下4层。走入剧场内部,简约且现代感十足的布局让人仿若置身于一个现代化工厂,各种机械设备、装备则会彻底颠覆人们对剧场的传统概念:3秒即可完成干湿舞台切换的地板,十几块不同大小的水中升降台、干湿升降台,400余个水特效喷头,3台用来操纵210平方米LED大屏的大型机械臂,100多台表演用卷扬机,3000多盏各类舞台演艺灯光设备,近400只MEYER Sound音箱带来170多通道环绕声……

    而如果有机会走进汉秀剧场的后台或地下,你更将为其现代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程度而惊叹,比如标准化配置的演员保健室,可以确保每位演员的安全和健康;完全用电脑操控的舞台特效设计和灯光设计,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精准调整;巨大的自循环、过滤、恒温系统,可以使水温保持在30度左右,且几乎符合饮用水标准……

    “‘汉秀’是在不断挑战人类极限,它是融汇高科技、秀文化及地域文化的一个范例,它将带来中国舞台表现方式、演出创作生产方式,乃至社会影响方式的变革。”在参观汉秀剧场以及“汉秀”的排演后,一位资深媒体人评价,“汉秀”正以新型的舞台艺术生产形式冲击着人们的观念和视野。

    “万达首次将大型舞台秀概念引入国内,将树立中国文化产业新标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产业品牌。”

    “对全国而言,‘汉秀’的开演将会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演出市场,拉动和提升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制作水平。”

    这些是业内人士给出的评价。对于这场充满科技与文化魅力的秀,他们不吝美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