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南国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地方新闻
  标题导航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解析




 中国文化报 >  2014-12-1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深圳福田“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改革”探路记

    7月9日,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区有关领导为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

    福田区文体中心召开的理事会制度改革调研会现场

    本报记者  林金华  驻广东记者  谢文军  戴  波    通讯员  石朝辉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这是推动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

    深圳市福田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目前正致力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的文化强区。作为区委、区政府2014年改革试点项目之一,今年以来,福田区文体中心多点“开花”,先后选取区公共图书馆,非遗、书画、舞蹈、戏剧等主题文化馆成立理事会,积极推进“文化事业项目理事会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出文化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为福田打造高品质人文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增添了文化优势。

    深圳福田区在推进“文化事业项目理事会制度”改革与探索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陆续在全国各地试点。人们带着期待的目光,希望这些试点文化馆、图书馆走出一条成功之路。11月18日至19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工作研讨会”。深圳福田区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部确定的10家试点单位之一与会,就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展开了交流和研讨。

    作为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2014年改革试点项目之一,自2014年7月9日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始,到10月17日福田文化馆·戏剧主题馆理事会组建完成,包括福田区公共图书馆,以及非遗、书画、舞蹈、戏剧四大主题文化场馆在内的区属文化场馆均成立了理事会,对于提升区属文化场馆在管理运营、人才结构、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水平,保障和实现广大市民“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基本文化权利意义重大。

    一 多点开花 大胆改革“接地气”  

    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是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要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理事会决策层,以激发创造活力。二是要扩大社会参与。通过吸收文化事业单位外部人员进入决策层,扩大参与文化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三是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完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文化目标的实现。

    推行和建立公共文化场馆理事会制度,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的工作。深圳福田区文体中心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着力推进理事会制度改革试点,形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7月9日,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成立,标志着理事会制度试点在福田正式启动。新成立的区图书馆理事会吸引了海外的业内高端人才加盟,智库咨询型特点明显,先后被广东省文化厅、文化部确定为“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省级、国家级改革试点单位。

    ——8月23日,深圳市首个文化场馆理事会——福田文化馆·书画主题馆理事会成立。来自全国、省、市美协的美术专家和深圳企业机构人员等11名理事组成了该馆理事会。理事会将负责各场馆发展规划和开展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与效果的监督评估等,对各场馆重大业务事项,行使集体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9月19日,福田文化馆·非遗主题馆理事会成立。成员包括广东省非遗保护促进会会长杜佐祥,深圳市福田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高允彬,著名琵琶演奏家、福田文化顾问方锦龙,深圳市政协常委、香港皆一堂集团董事长黄健等。

    ——9月20日,福田文化馆·舞蹈主题馆理事会成立。11名理事中,不乏业界重量级人物,包括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汪洌、香港多位著名艺人的私人舞蹈教师李璋亮等。

    ——10月17日,福田文化馆·戏剧主题馆理事会成立。12位理事包括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戏剧专家,文化企业、民间剧团等多方代表。其中,香港多栖舞台剧明星、PIP戏剧文化制作人詹瑞文,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福田文化名人孟京辉受聘为理事会文化顾问。

    至此,福田区包括公共图书馆、非遗、书画、舞蹈、戏剧五大文化场馆的理事会全部组建完成,成立了由各艺术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文化企业,以及普通市民等各界人士代表参与的理事会,标志着福田区“文化事业项目理事会”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福田区五大文化场馆理事会的建成,像盛开的五朵金花,绚丽夺目。五大文化场馆理事会从类型上看也是各有千秋,表现在: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偏向智库咨询型,理事中国际化人才和专家、学者比例高,15名理事中就有两名是海外专家。

    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执行理事、图书馆馆长宇叶红向记者介绍:作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1个区级总馆、10家街道分馆、4家主题图书馆、90家社区图书馆在内的共计105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

    谈到理事会制度改革,宇叶红称,早在2014年3月,区公共图书馆就成立了理事会项目改革试点工作小组,负责理事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理事会理事采用推选、邀请的方式产生,由区文体中心履行任免程序。其中,政府部门代表理事由与图书馆服务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推荐,社会人士理事由图书馆行业组织及区文体中心认可的其他民间组织推荐,服务区域代表理事由街道办推荐;另外,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两名理事,最终形成由15名理事组成的首届理事会。

    相比较区公共图书馆,福田区的4个主题文化馆则各有侧重:书画和非遗主题馆理事会偏向监督决策型,书画艺术、非遗领域的专家、行家理事占有重要分量,代表性强;戏剧、舞蹈主题馆理事会则偏向共同治理型,以理事带项目或以项目寻理事,项目理事与馆内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执行团队,大大提高了各文化场馆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亮点频出  文化惠民办法多

    目前,福田文体中心五大文化场馆均成立理事会,区图书馆还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10个试点单位之一。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省市十余家新闻媒体发表有关福田区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改革的新闻报道20多篇;中新网、凤凰网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1300余次,理事会制度改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亮点一:

    制定《理事会章程》 形成制度性成果

    福田区五大文化场馆均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并在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经全体理事表决通过。《理事会章程》规定,各馆的理事会是本馆业务活动开展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向区文体中心负责。《理事会章程》清晰界定了举办单位、理事会、执行团队三方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重大活动和信息反馈机制、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等机制,初步构建了试点场馆决策、执行、评估三权相对分离、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进而达到了优化决策机制、激发团队活力、提升工作效能、科学费用开支、公正效果监督的目的。

    亮点二:

    理事构成多元化 增添新人才优势

    福田区五大文化场馆的理事总数为58名,相当于为区文体中心增添了一支全新的人才队伍,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和团队素质。

    在理事构成中,国际性专家、各艺术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文化企业,以及普通市民代表等体制外的理事共46名,约占总数的4/5。其中,引进国际性专业人才理事4位,包括美国洛杉矶市西科维纳图书馆馆长张文雯、我国台湾知名阅读推广人陈富珍、我国香港演艺学院中国舞系舞蹈教师李璋亮、我国香港多栖舞台剧明星詹瑞文;引进行业专家学者理事18位,包括广东省非遗保护促进会会长杜佐祥、全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委员董小明、广东省美协主席林永康、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汪洌、福田文化顾问孟京辉、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等;吸纳社会组织及企业代表理事11位、社区及各界市民代表理事13位。理事会成员组成的多元化,基本实现了“共同治理、提升效能”的改革初衷。

    亮点三:

    资源充分整合 文化产品社会化

    理事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吸引和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深圳文化创意园图书馆的建立就是例证。

    深圳文化创意园图书馆由区公共图书馆、深圳文化创意园、深圳市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合作设立。其中,区公共图书馆提供全部馆藏文献及部分设备;深圳文化创意园提供办馆场地220平方米,深圳市杜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余万元承担场馆装修,提升设施配备,并负责图书馆的后续运营管理。新的运作模式,为区图书馆节省了场地装修和设备购置费用80万元,每年还可节约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近30万元。该馆藏书近2万册,极大丰富了园区300多家企业、万余从业人员及周边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此外,区文体中心举办的国际嘻哈文化节、俄罗斯名家油画展等11项品牌活动和话剧《给人肉穿上衣服》、歌曲《深圳之夜》等精品创作均有市场化的元素参与;“都市100”、采购百场文化活动进社区、举办百场公益培训等惠民项目也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

    亮点四:

    交流“三步走” 国际化元素更凸显

    福田区文体中心充分借助理事会的平台和理事们的丰富社会资源,把文化惠民的各项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一是“请进来”。从书画主题馆的“2014俄罗斯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到戏剧主题馆的引进西班牙经典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从区公共图书馆的读书月主题活动“国际华文作家笔会走进福田”到舞蹈主题馆的首届福田区主题馆艺术节开幕活动“城市·舞韵——香港舞蹈家作品展演”;从德国专业乐团专场音乐会到粤港澳校园乐队音乐交流会;从青少年文化——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到青少年体育——深圳、美国“筑梦精英篮球夏令营”体育交流活动,都充满了国际化元素。二是“走出去”。2014年11月,区文体中心与市文体旅游局合作推出音乐剧《光辉之城》,并赴美国开展巡演活动,在当地反响热烈。三是“谋共赢”。区文体中心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与香港演艺学院初步建立了文化项目合作与艺术人才交流等合作意向,已邀请到该学院中国舞系舞蹈教师李璋亮担任舞蹈主题馆理事,在区文体中心主办的首届主题文化馆艺术节中,该学院也选送了优质节目参加演出。

    亮点五:

    构建信息平台 场馆服务大提升

    福田区文体中心还依托国际化人才、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及企业代表的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着重引进国际化的文化场馆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满足区属文化场馆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一是构建以福田文体网、区图书馆官网、腾讯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福田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平台。特别是福田文体网便民栏目的预约公益培训、网上订票、场地申请等板块,开通后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和追捧。二是将福田区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从现场搬到网络与电视,在福田文体网开辟视频专栏。同时,与天威视讯合作,开通“福田文体荟萃”视频互动点播栏目,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精彩的文体活动。三是在全面推进区属文化场馆功能提升的基础上,还将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福田区文化场馆建设、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一套与国际化高品质文化强区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及运营规范。

    三 认准目标

    改革探索不停歇

    福田区开展的文化场馆理事会制度改革探索不仅得到文化部的肯定,通过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也在全国取得巨大反响。今年以来,吸引了文化部创新人才培训班及重庆、江苏、四川、山东、江西、广西、海南等省市的10余家单位到福田考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福田区文体中心主任陈晓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社会智慧,优化文化场馆发展规划;在保障文化场馆公益属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文化,实现公益文化活动市场化经营。同时,通过文化活动的社会化,盘活文化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范围,使公共文化产品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更接地气。”

    对于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理事会制度改革,陈主任也想法很多,侃侃而谈。他向记者表示: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根据各试点场馆的运行情况,加强总结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绩效评估等相关的配套制度,构建比较完备、规范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区属文化场馆管理与运营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服务效能和效益。

    二是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活动。包括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公共文化设施,同时立足于市场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作公共文化项目。还要制定品牌文体活动创意征集方案和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活动指南,加强公共文化活动的规范化运作,充分保障赞助方的相关权益。

    三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要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进一步完善中心网站和微博、微信建设,逐步构建信息化宣传系统,以科技创新推动服务创新,创造更加便民、高效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通过各界理事代表调研、开展网络调查、意见建议征集等途径和手段,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深圳福田区文体中心在推进文化事业项目理事会制度改革与探索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相信今后在进一步深化理事会制度改革、推动福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方面,依然会再添亮点、再创辉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