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地方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北京顺义:深耕文化沃土,打造魅力空港




 中国文化报 >  2014-12-31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活动遍布大街小巷,文化品牌蜚声全国舞台,文化资源吸引八方来客
北京顺义:深耕文化沃土,打造魅力空港

    顺义区参展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中)到顺义雅昌艺术中心视察调研,顺义区委书记王刚(右)陪同调研

    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于庆丰(右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承继(左二)参观五彩浅山文化旅游资源大型书画摄影提名展

    2014年“五月的鲜花”活动启动仪式

    民间花会进社区

    2014年顺义区举办“乡村大舞台”活动

    顺义区编排的历史评剧《大汉名臣》参加2013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

    顺义区文化委举办端午节文化演出活动

    “顺义啊顺义,我可爱的家乡,田园滴翠翠,大地飘清香,燕山风吹拂着鲜花麦浪,潮白河流淌着玉液琼浆……”在北京东北方向的顺义区,这是首人人都会哼唱的歌。多年来,勤劳善良的顺义人在10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的中国梦。

    作为北京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顺义区既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也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二五” 时期将建设成为面向北京东北部区域、具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新城。这个“新”字,不仅寄托了顺义人“腰包要鼓起来”的物质需求,更饱含了追求新面貌、新生活、新境界的精神期待。

    如何围绕全区“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的理念,站在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高度,塑造与“国际空港”相匹配的文化内涵,解决区域内百姓日益高涨的文化诉求?顺义区文化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公共文化聚焦基层、基层文化聚焦群众,不断打造功能完备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下,顺义区文化委员会通过常态化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在调动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热情的同时,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经得起群众和市场检验的文化精品。

    今天,走进规划一新的顺义城区,在满眼葱郁中,我们总能不经意听见几句悠扬婉转的戏腔,听到文化大院里传来的阵阵鼓点,看到文化广场上攒动的人群……一幕幕场景,成为对十八大报告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生动阐释。

    文化活动常态化,百姓登台唱主角

    “北小营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由顺义本土作曲家王先洲创作的镇歌《北小营是个好地方》成为流行歌曲在百姓中传唱。

    11月的北京,天气虽已略透寒意,但在顺义区北小营镇,农闲下来的百姓仍爱扎堆在镇里整修一新的剧场。地方敞亮不说,音响设备也高级,一直以来都是区级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地,这台好戏还没散场,下场演出就已提上日程。演员虽不是明星,却是镇上小有名气的半个艺术家,观众虽说不上专业,却热情参与,一派热闹景象。

    今年10月,借助顺义举办第二十一届“十月金秋群众书法、美术、摄影活动”和北京市第二十五届农民艺术节暨顺义区2014年度“乡村大舞台”群众文艺汇演的契机,包括北小营镇在内的顺义区各单位、各系统广泛动员民间文化团队和骨干力量,举办了33个基层书法、美术、摄影、民间手工艺作品展览和遍及全区乡镇的25场群众文艺汇演,以一批承载中国梦想、弘扬北京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11月18日,此次活动评选出的包括书法、美术、摄影及民间手工艺作品在内的150件优秀作品走进了顺义区文化馆进行展览,极大鼓舞了老百姓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自从镇里开始抓文化建设,我们部门开展工作都跟着沾光。平日跟村里的乡亲们在一起跳舞唱歌,还有文化能人把我们的工作编成节目段子搬上舞台,把我们的工作理念传递给老百姓。”北小营镇计生办主任赵晓慧说。

    这仅是顺义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顺义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无论是政府引导下的文化活动还是群众自发性的文化活动,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十多年来,“二月新春”“五月的鲜花”“十月金秋”三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覆盖了歌咏、戏曲、音乐、民间花会表演及书法、美术、摄影等多种群众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顺义最具特色、全市公认的群众文化品牌。结合三大活动,“高丽营杯”戏曲票友邀请赛、“赵全营杯”民间花会大赛、“天竺杯”合唱大赛等十大冠杯赛活动逐渐形成品牌,一些比赛的影响力、参与面更扩大到全市。

    文化活动的开展带动了文化队伍的不断扩大,目前,顺义区共有文化活动团队200余支、民间花会280多档、文艺演出团队80支。由政府补贴的“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和“周末场演出计划”每年分别演出800余场和70余场,为全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文化服务。

    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离不开顺义区文化部门常年来在文化建设上的持续投入。近年来,顺义区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厅建设为契机,探索文化资源整合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管理水平。在“软件”上,顺义区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运行、管理机制,对基层文化干部、人员加强培训,对基层文艺骨干加强辅导,并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形成常态,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

    文化特色品牌化,精品佳作谱新篇

    高丽营的戏曲、马坡镇的书画、北务镇的龙狮舞。多年前,位于北京东北角的这几个小镇在偌大的中国文化版图上还是个被人忽视的小点,可经过当地文化部门一番打造,通过特色文化精品化,不少乡镇过关斩将,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文化是灵魂,也是生产力,如果说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培养的是广大百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自觉性,那么,精品文化的挖掘打造则提升了区域文化走出去的自信心。有了文化的滋养,不少地区发展起旅游业、文化产业,连招商引资也红火起来。

    张淑萍是“戏曲之乡”高丽营镇南王路村出了名的戏曲票友。在她的影响下,一批爱唱戏的票友自发组成了北京圆梦晚秋艺术团,张淑萍出资将自家院子改成剧场,用于排练和演出。去年底,经顺义区文化委员会牵线搭桥,中国评剧院与高丽营镇政府、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与南彩镇政府、北京市曲剧团与北小营镇政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北务镇政府等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北京市市属院团将定期深入结对乡镇,对镇里的业余文化团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指导。

    能够与“国”字头的中国评剧院结成对子,张淑萍打心眼儿里高兴。“原先都是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唱,也不知道真实水平怎么样,现在有了专业老师辅导,我们一定能站到更高的舞台上,把顺义人的幸福生活唱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张淑萍说。因频频在“高丽营杯”戏曲票友邀请赛上露面获奖,张淑萍和她的艺术团已经成为区里小有名气的戏曲团队。

    更可喜的是,完全由当地农民组成的北务镇龙狮舞团队和仁和镇吴家营顺义元祥艺术团已经舞出国门,登上了莫斯科“北京文化节”、中法文化年“北京文化周”、香港回归、“神舟五号”顺利返回、2014APEC会议等国际重大活动的舞台,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北京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顺义既要跟随时代潮流,也要引领潮流。在文化强区的建设之路上,勇于创新开拓的顺义人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少亲眼见证顺义区发展变化的文艺工作者,也通过一批原创精品赞颂家乡、讴歌时代。

    2013年,由顺义区文化委员会与北京凌空评剧团联手打造并由区文委胡广星编剧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大汉名臣》面世。该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赢得了戏迷的赞誉,“这部戏堪称当下新编历史剧的精品力作之一!”“顺义发展得太快了!每年一出新戏,一年比一年经典。”……从顺义区影剧院的方寸舞台到中国评剧院的专业舞台,再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的全国大舞台,《大汉名臣》从北京东北部一跃成为全国戏曲舞台上的明星。这部继《绿色恋歌》、《灶王爷》、《酒魂》、《恩怨亲家》之后又一台反映顺义本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评剧大戏,曾作为2013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的代表剧目在全市巡演,展示出顺义人紧跟时代、紧贴人心、紧抓市场的蓬勃创造力。

    频频亮相的不只戏曲舞台,还有电视荧屏和文学高地。由顺义本土作家马成编剧的40集电视剧《奇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顺义区作协主席高国镜的散文集《太阳照耀我们》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王玉玺编导的龙狮舞参加了“第十届山花奖”舞龙大赛并荣获银奖;区摄影家协会李宗印作品《荷》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大展金奖。此外,许福元的小说集《半夏》和《仲秋》、胡广星的小说《冀东风云》、王克臣的长篇小说《风雨故园》、路俊杰的《鼓板传情》、王先洲的《王先洲音乐作品集》、谢旺的《国家艺术人物谢旺专刊》等近百部优秀文艺作品先后出版并荣获了国家级、市级奖项40个,“顺义文化大军”正成为业界人士津津乐道的现象。

    文化表达多样化,因地制宜谋发展

    参观地道、品抗战饭、住农家院、享采摘乐趣;与龙湾屯的老百姓坐在田间地头聊聊家乡的变化;登高山,在晨光微露的那一刻记录小镇最美的风景。作为北京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红色文化基地,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坐落在顺义区龙湾屯镇,老电影《地道战》和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奇志》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近日,小镇举办的“十月金秋书画摄影展”共展出来自各村、企事业单位的书画、摄影、手工艺作品60件,这些作品都是当地艺术家或普通百姓通过日常采风和实践得来,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突出了大美北京、大美顺义、大美龙湾的爱国爱家情怀。其中,最具龙湾屯特色的展品——火烩葫芦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啧啧称赞。一位顺义当地的书法家以“抗战老区迎盛世,兴邦伟业展宏图”一联来形容今天的龙湾屯镇。

    随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被更多人认同,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日渐成为打造顺义新城的领路者们思考探索的道路。除了以红色文化著称的龙湾屯镇,顺义区的木林镇、张镇、大孙各庄镇及北石槽镇5个乡镇凭借各自特色,绘就了顺义大地上一道亮眼的五彩浅山带。

    为了对外展示5个乡镇的形象,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上,顺义区文化委员会以景区文化展示作为市场营销手段、以诗书画等形式记录和宣传五彩浅山历史、以文化创新为内容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丰富五彩浅山文化内涵。

    去年5月,文化委员会启动了五彩浅山国际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带文化资源大型图片展,编辑印制了《顺义区五彩浅山民间故事选》、《顺义区五彩浅山村名由来》、《五彩浅山民间歌曲选》、《五彩浅山书画作品集》、《五彩浅山摄影作品集》系列丛书。

    今年2月26日,北京顺义五彩浅山文化旅游资源大型书画摄影提名展走进北京著名的艺术品集聚区琉璃厂,58位首都艺术家通过151幅书画作品,15名摄影家通过120件优秀摄影作品,再次将五彩浅山的独特风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融田园山水于一体的五彩浅山开发战略注入更多内涵。

    未来,根据5个镇的文化特点,以葫芦山庄、周庄的旅游演出为样板,顺义区文化部门将帮助五镇以民族歌舞、地方小戏、民间花会打造民俗旅游文艺演出项目。同时联合市级艺术院团编排整场剧目《箭杆河边的新故事》,使其成为了解浅山区文化发展的窗口。

    “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有了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围绕顺义区“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航空中心核心区”的目标,勇于创新的顺义人和敢于担当的顺义文化工作者将以更贴近民心的态度和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把加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优先谋划,全力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为得力的措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顺义样板。

    (本版撰文:丁 杨  李 雪)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