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湘文化·视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爱民 廉正 和谐 创新
湖南优秀文化志愿者风采录(之四)
痴迷书画谱丹青




 中国文化报 >  2014-12-31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痴迷书画谱丹青
——记装饰设计家夏纪慎

    夏老在绘画

    吴晓华  孙先胜

    在湖南省包装总公司宿舍,有几栋上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的“红七楼”,其中一栋的7楼上住着一位84岁的老人,他叫夏纪慎,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装饰设计家,担任过湖南省装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至1981年曾5次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装饰设计工作,1982年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退休后,他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兼工书法,多件作品被日本、美国、香港等地人士收藏。

    年底了,冬日融融,我们去探望夏老,他的客厅就是书房,四周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其痴情与豪情让人感慨不已。

    谈起往事,他最怀念的是参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装饰工作经历。他是湖南厅装饰办公室下设的总体设计三人组(另两人是李昌鄂、蔡修焕)的成员之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从制定设计方案、研究预算、组织施工,到现场安装,以及最后交接手续、结算清理,夏老都参与其中。每一次设计展厅,夏老都会调整设计方案,争取同中求异,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湖南的地方特色。

    他记得,1959年第一次去北京开会时,人民大会堂还是建筑工地。各省市代表选择厅室时,因他比较专业,看得懂图纸,主持人请他给大家作了大会堂的布局介绍。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湖南厅的选择。他注意到,大会堂附近只有两个厅,北厅与南厅。南厅编号为97号,他一眼就看中了,认为靠近大会堂,层次、层高很合适。经汇报、研究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后,97号就被确定为湖南厅,直到现在。

    因湖南厅装饰工作的特殊性,夏老获得了不少难得的机遇和荣誉,他曾获邀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和15周年的庆典观礼,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布馆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大批书画名家,诸如郭沫若、吴冠中、黄永玉等。对夏老来说,这段记忆已成为他一辈子的荣耀。

    1990年,夏老从单位上退了下来,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创作中。他说,他自幼爱好书画,真正带领他走进书画世界的是他老家溆浦的中学美术老师——戚维新。他的画画得好,戚老师把他的画拿到学校张贴出来,供全校师生观赏,这大大鼓舞了他的绘画热情。抗日战争后,原籍浙江的戚老师返回家乡,临走给夏先生留下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很欣赏他的绘画基础,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前途,希望他好好学习绘画。至今,提及这些,这位八旬老人还忍不住潸然泪下,痛失向这位杭州艺专国画系教授深入学习的机会。

    在书柜中,夏老最宝贝的就是7本残缺的水彩画。其中收藏着100多幅人物、山水、静物画。集子都是夏老亲手装订的,每一幅作品都按时间顺序整齐地排列着。说起这些画,夏老有点激动,从1956年开始,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提着画笔、颜料,抱着画纸来到野外,进行写生。回到家里,脑子里始终想着他的画,有时候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一个构图思路,就马上起身,修改白天的画作,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夏老总共画了400多幅画,可惜的是,1967年,夏老原来的办公地点湘绣大楼起火,10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大火熄灭后,夏老钻进尚未完全扑灭的大楼里,从灰烬当中抢出了100多幅尚有烟熏味的水彩画,抚摸着这些幸存的画,好似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友,满脸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别人以为夏老是去找自己的金银财宝,夏老说,画,是我的命,比金银财宝更宝贵。

    凭借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夏老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体会,融入笔端。“7岁那年,我就那么不可思议地爱上了她。从此一生牵挂,不可忘却。大半辈子过去了,情结越来越深,我沉浸其中,几乎不可自拔。书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我至今算不得一个知名的书画家,但对于书画,我爱我痴,几曾言悔!”这是夏老日记中的一段话,亦是对其书画人生的最好诠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