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艺彩山东·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2014年山东十大文化新闻
“夺得千峰翠色来”
图片新闻
在百姓中唱响“中国梦”
鲁文快讯




 中国文化报 >  2015-01-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百姓中唱响“中国梦”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莒南行侧记

    孙丛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12月24日,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2015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启动。该项活动旨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把精彩的演出送到基层、送给群众,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作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2014年12月23日中午,山东歌舞剧院、山东省话剧团、山东省吕剧院、山东省京剧院和山东省柳子剧团等省直院团的演出团队一到莒南,就组成了5支演出小分队,开始了赴乡村、社区、学校的演出活动。

    莒南县涝坡镇王家大庄地处临沂市东北部山区,村民王亚梅说,平常能看到的演出一般出自社区的业余演出队。2014年12月23日下午,在该社区的露天广场上,山东省柳子剧团的演员为村民送上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通俗歌曲《孝敬父母》唱出了浓浓情意,柳子戏选段《菊花赋》、《红梅赞》传递着古韵“东柳”的魅力,水袖表演《古韵袖舞》更展示了传统戏曲的精湛技艺。

    作为临沂市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一个农村社区,王家大庄社区每年都组织一定场次的文艺汇演。当天的演出中,当地弦子戏艺人登台助兴,粗犷遒劲的曲牌联唱带动了观众的热情,也让柳子戏与弦子戏这两个渊源相近的剧种找到了共同话语。 

    “‘文化进万家’搭起了文艺院团与基层群众间的桥梁,只有经常到群众中汲取营养,才能产生出有分量、有筋骨的作品,进而更好地服务群众。”见台上演员与群众的热情互动,山东省柳子剧团副团长魏崇坤感慨地说。 “在革命老区莒南县启动文化进万家活动,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级对老区人民的重视和关怀。”谈及活动的意义,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只有和百姓在情感上息息相关,才能做到真正把人民作为表现对象、关注对象和服务对象。

    躬身创作,深情满怀。在莒南县十字路街道温泉社区、坊前镇大峪崖社区,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挥毫泼墨,为居民们写出了一副副对联、一件件书法作品。194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莒南县老党员赵树祥今年已经85岁高龄,手捧着书法家敬献的作品,神情激动地说:“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得很好。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一把米做军粮,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曾涌现出了如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2014年12月24日下午,中宣部领导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赶往医院看望了病床上的沂蒙红嫂尹德美。“尹氏德美,一身双肩。抚育后代,组织支前……”中国书协理事张铜彦梳理了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一气呵成,书写了256字的四言长诗《“山东红嫂”赞》。张铜彦坦言,这幅作品对于他自身来讲,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创作,更是一次向革命老区人民学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我们要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祖国,唱给养育我们的父老乡亲。”在启动仪式现场——莒南县五洲广场,歌唱家于联华表示,能与百姓心连心,倾诉共同的心声,自己备受鼓舞。

    受感动的不仅是来自省城的艺术家。“多场演出齐聚莒南,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我非常激动。”莒南县文化馆职员代秀洋2014年12月24日一早就来到了五洲广场,他负责协调广场舞、龙灯旱船表演等启动仪式前的群众性文艺展示。据代秀洋介绍,现今莒南城乡到处涌动着广场舞热潮,全县各村居已经形成了2600多支广场舞队,另外,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每年都会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派文艺专业人才进村指导。

    “这次活动将是一个契机,有党中央的关怀、借艺术家的助力,今后我们要把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真正让文化引领百姓生活。”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介绍,近年来,莒南县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逐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通过组织广场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剪纸展览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据了解,该县着力打造的“您点书、我送书”农家书柜、“你点书、我买书”图书预约服务均已建成特色文化品牌,受惠群众达10万余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