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色入史笺》
在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五色系统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与古时盛行的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上分五篇,体例上先从色彩的字形切入,再分门别类讲述由此生发出的典故,阐述色彩对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
(陈鲁南 著 中华书局2014年12月出版)
《北大五论》
北京大学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教育改革,一次是2003年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一次便是2014年的“燕京学堂”事件。这两次改革虽然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现象,但背后关于中国大学制度变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却是相似的。清华大学教授甘阳在这两次事件中都有引人瞩目的发言,2003年为文4篇,2014年为文1篇,综合而成“北大五论”。这5篇文章既针对事件本身,但更贯穿着甘阳近些年来对中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总体性思考,即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大方向中,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如何真正实现学术思想的独立自由等问题。
(甘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2月出版)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今天,人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些命题发问,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等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们的著作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密什选取了10余位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多位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
(【美】史蒂芬·B·斯密什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月出版)
《台湾,请听我说》
作者吴锦勋,是台湾一位资深的媒体工作者,他采访并记述了星云大师、蒋勋、林怀民、钮承泽等14位在台湾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过他们回顾1949到2009年间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在台湾这60年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这不是简单的历史概述,而是跌宕起伏、具体而微的个体的人生命运。
(吴锦勋 采访/撰述 华夏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本书是2014年“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的最新中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9个不同的故事书写出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在这9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在出演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戏,外部有多丰盛,内部就有多荒凉。作家谢有顺评价说:“文珍的小说经验是个体的,感受是细微的,但她对人性境遇的关怀却有着宽阔的视野。”
(文珍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伊水长歌》
作者宋冬生,高级记者,曾任《淄博晚报》总编辑。《伊水长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宋汉长出生于清末豫西伊水河畔,成年后的他经历了8年抗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作品通过他曲折、坎坷且堪称悲壮的一生,展现出家族的兴衰,以及生活在伊水两岸人民的命运和豫西大地的民俗民风。
(宋冬生 著 华龄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