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粉丝和“男神”不该成为两会风景
图片新闻
浙江省新年演出季:着力提高观众满意度
农家书屋如何避免“使用不足”
四川:“三下乡”走进藏区
福建省晋江市正月笔会精彩纷呈
首届陕西大学生校园话剧节颁奖
“正定历史文化展”在京举办




 中国文化报 >  2015-03-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书屋如何避免“使用不足”

    秦 毅

    “农家书屋采购的很多都是一二折买来的廉价书,根本没人看。”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刘新成根据自己的调研走访表示,农家书屋基本上都“使用不足”,书屋里的书大部分都是从来没人看过的新书,有些书跟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符。刘新成认为,包括农家书屋在内的公共文化建设要根据群众的需求来投入,不是看投入了多少钱、建了多少馆、买了多少书、提供了多少电脑,而是要把参与指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

    应当指出的是,自2007年正式启动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其对于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查找资料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然而,“使用不足”问题确实存在,甚至有些地方“铁将军”长年把门,农家书屋“完好”地保留着当初建成时的形态,沦为偶尔接待检查的花瓶。也就是说,在从建好到用好的过程中,不少农家书屋及其管理者固步不前,把应不断创新、增强服务能力的基层文化阵地“索然无味化”成冷冰冰的房舍。

    试问,群众想要的书没有,群众要看要找的资料手机就能实现,农家书屋不在专业化和差异化上下功夫,又怎能不被群众淡忘呢?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书籍之于人类进步的阶梯意义永远光彩夺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农家书屋便是扎根在群众之中的知识宝库,现在要做的是让其中的宝物真正为民所需。

    首先,从选书、置书环节来说,应充分征询群众的意愿,真正实现供需对接。其次,阅读形态服务要适应时代和大众口味的变化。除传统意义上的开架阅览、书刊借阅外,电脑与互联网也在成为农家书屋的标配。农村书屋作为一个窗口,应当把当地、省级甚至国家级庞大的数字资源提供给农村群众,在最基层架设好文化数字资源入户的最后一里“服务光纤”。最后,以书籍、数字资源为依托,农家书屋更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实现兴趣培养、知识交流,而这正是书屋“活泼”起来的诀窍,因为它与群众生活融得更紧。事实上,笔者就在一所农家书屋里见到过一份份由稚嫩的笔迹写下的读书笔记,只因为那家书屋的管理员在暑假“招安”了一批闲来无事的“野小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