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纸香墨色里的“胡魁章”
整体性保护赣南客家文化遗产
在刀刻中挥洒水墨情怀
河北非遗衍生品设计推广评选活动启动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5-03-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刀刻中挥洒水墨情怀
——访留青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

    徐秉方在雕刻

    姚付祥

    留青竹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珍藏着一只量米用的小竹筒,筒上刻有“二两”字样。这是徐秉方的竹刻处女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熏染,如今这只竹筒通体呈绛色,它记录着徐秉方竹刻技艺的成长历程,承载着他儿时艰辛生活的点滴记忆。徐秉方时不时地会把这竹筒拿出来把玩一番,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选择竹刻技艺的初衷。

    生活中的徐秉方外表瘦弱,谦逊少言,但一聊起留青竹刻以及过往的那些人和事,就会感觉到他的骨子里有一股倔犟执著的秉性,犹如竹一般,虚心劲节,坚韧不屈。正是有了这股韧性,在生活最为困难的时候,他挺了过来,在竹刻艺术不为世人所赏识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

    父亲领进艺术之门

    徐秉方的父亲徐素白是江苏常州留青竹刻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江浙沪一代享有盛誉。在当时,竹刻只是文人雅玩,并不被社会大众所赏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市场,竹刻作品难以卖出高价,虽为一代竹刻大师也并不能让常州农村的妻儿过上富足的生活。饿,是徐秉方弟兄五个少年时代刻骨铭心的记忆。徐素白对几个儿子管教很严,每逢寒暑假,从不让他们在家里“游手好闲”。徐秉方与哥哥一起到上海跟随父亲学习竹刻技艺。父亲从上海民族乐器厂拿来要销售的笛、箫,让兄弟二人用初学的竹刻技法在上面刻上简单的龙凤图案,一来可挣点学费,二来打牢竹刻基础,练好基本功。

    徐素白在上海闯荡50余年,结识了许多上海书画界的朋友,而交往最为密切的当属书画家唐云。徐秉方回忆,他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到唐云家做客,“唐先生把我们当作‘家里人’,我们到他家很自在,不像到其他画家那里去讲客套。”

    后来,徐秉方高中没毕业就进了常州武进手工业局工作,成为了一名雕刻师,竹刻、象牙刻、紫砂壶刻都有涉及,且样样出彩。为了多出好作品,徐秉方常常会去上海麻烦唐先生,请他直接在竹坯上起画稿,有了高手起稿,刻出来的作品自然独一无二,件件精致。

    与王世襄先生结缘

    1977年,徐秉方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寄给他的,说是正在编一本竹刻艺术的书,希望徐秉方提供一些常州留青竹刻方面的资料。当时徐秉方手中恰好有父亲生前整理的一套竹刻拓印稿,就整理了一部分资料寄给王先生。之后二人书信联系,交往不断。徐秉方说,他退休时,从工作室整理出王先生的来信有150余封。

    徐秉方去北京看望王世襄先生时,王先生不仅亲自去菜场买菜、下厨,热情地在家招待他,还带他去北京故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观赏竹刻精品。此外,王世襄还把美籍华人翁万戈等好友介绍给徐秉方,他们均给予徐秉方以极大的帮助。1986年10月,在美国华美协进社建社六十周年的庆典上,社长翁万戈为华人建筑家贝聿铭授奖,奖品即为翁万戈特邀徐秉方刻制的贝氏竹刻肖像。

    谈话中徐秉方反复提到“一定要多看好东西”,这令笔者印象深刻。也许正是有了良师益友的帮助与点播,徐秉方才看到了许多“好东西”,眼界才更为开阔,才能出手不凡。

    刀刻之中见山水

    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少年时代清贫的日子,对于物质生活徐秉方几乎没有过高的要求,不抽烟,不喝酒,粗茶淡饭,粗布素衣。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对竹刻艺术的执著追求上,从不满足,永无止境。或许是因为偏于内向的性格,他也不擅与官员、商人打交道。没有了身外之累,他反而能集中精力在竹刻的艺术之路上孜孜以求,一路追寻,把内心的艺术之境和精神追求,外化于竹刻作品之上,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打上鲜明独特的艺术烙印。

    很多民间手工艺术,往往都是借助名人的书画作品或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尽管技艺精湛,几可乱真,但终究不是原创,从中看不到艺人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不得不说是一种欠缺和遗憾。而徐秉方的竹刻作品,特别是后期的作品,基本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山水也好,花鸟也罢,他用水墨一笔一画亲自画于竹片之上,再操刀精雕细刻。这跟徐秉方年轻时打下的书画功底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笔者与徐秉方聊天的过程中,他的老伴不断从卧室内拿出一件件竹刻、牙刻、壶刻精品,放在笔者面前,很快放满了一茶几,让笔者目不暇接。徐秉方的竹刻山水作品以黄山松云题材居多。万千气象,尽收盈尺之间。近山挺拔,凸显刚毅精神;远山飘渺,极具浪漫神韵。近山远山之间,是云雾世界,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在山间松间缭绕,奔涌不息,扑面而来。

    徐秉方的作品受宋元书画影响颇深,具有浓郁的书卷文人气息。如果说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传统书画韵味,但作品中的一树一石,一花一草却处处显现出鲜明的金石功夫,说他的作品是刀刻之作,但放眼望去,作品中又满含浓浓的水墨情趣。他以刀当笔,以竹代纸,尽情挥洒自己心中的艺术气象。

    访谈快结束时,徐秉方拿出一件扇面来,说是送给笔者留作纪念。我打开一看,扇面上是他的书法作品,题写的是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用这首诗作为徐秉方的人生写照,恐怕再贴切不过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