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中锐
编者按:
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5年春节团拜会时强调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如果说家庭是人得到培育、成长的第一环境,那么家风即是第一文化生态。好的家风像春雨、像和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山东好家风”专栏,其中所访所记,大都是当今活跃在各行各界的山东籍社会精英,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所见、所闻、所感,道出家风对自己思想、性格、品质、精神的巨大影响。
近段时间一些高官纷纷落马,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我感到非常痛心。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个辉煌的青年时代和拼搏的生命历程,而在获得了重大的权力、名望和组织的信任之后,发生的变化引人深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像一棵小树,需要施肥、培土、阳光雨露,更要紧的是剪枝扶正,不能长歪了。长成之后,还要继续在思想上坚持理想信念,否则就会渐渐垮掉。高官的腐败有诸多客观因素,比如恶性的腐蚀、商人的贿赂、家人的不合理要求以及周围人的溜须拍马,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思想深处,并没有树立坚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说来有趣,我认识一个人。他原来是部队文工团的导演,也是一个不错的演员,薪金也挺高,但是有时候邻居家扯了块花布,洗完了放在晾衣绳上晒,眨眼工夫就被他“拿”去了;看见人家有一支金笔,他也偷过来,过段时间还明目张胆地拿出来用。别人让他归还,他却嬉皮笑脸“别,别,别,我喜欢”。
后来部队整风,把他发配到北大荒改造锻炼去了。偶然一次在东北见着他,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他倒不是聚敛财富,但是却已偷盗成性了。我也把这事儿讲给我的儿子听:看到别人的东西再好再喜欢,也绝对不要拿,绝对不要伸出你的手去。“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一定要把住道德的底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要行得正坐得端,往那儿一站,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过去我爷爷家里很穷,我的父亲小时候给三个地主家扛活儿。天一亮,他给这家扫院子,给那家打水,给另一家喂牲口,非常勤快。长大之后,他到济南在旅馆当学徒,也很能吃苦。冬天下过雪之后,旅馆的楼梯上结了一层冰,他就找来铲子把冰铲掉,犄角旮旯的地方就用指甲抠下来,因此被店主人赏识。
学成之后,父亲就自己租了房子开旅店了。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每天都看报纸。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待我放学之后做完作业,就叫我读给他听。所以我从上小学开始就接触新闻、文学和文字的吟诵。后来学校里的老师看我语文课很好,讲话清楚有条理,就推荐我参加演讲比赛。为了这一篇演讲稿,父亲每天晚上都让我站在椅子上大声朗读,让我想象眼前就是学校的那100多人,直到可以背诵。他说,既然人家信任你,要你做一件事,你就必须给人家做好,这是人生大步向前的起点。
上中学的时候,流行墨镜。放学之后,我就戴着墨镜,骑着自行车回家了。进家门之前,我摘下来塞到了口袋里,没想到还是被父亲发现了。他上来就是一巴掌。“你是个特务吗?今后绝对不允许你奇装异服,让别人讨厌!”
那时候所谓的小资本家其实很穷的。有一次,我在碗底剩下一圈米粒,就用筷子拨到饭桌上扔掉了。父亲看见,走过来又是一巴掌。“你父亲在农村种庄稼的时候,一颗汗珠摔八瓣,现在老百姓供给我们吃粮食,你怎么能把粮食扔了呢?”
父亲的话,我永远记着。吃东西不能乱扔,要勤俭节约;穿戴不能奇装异服让人讨厌;组织交代给你的事情,一定要办好……这些看来不成条理的规矩,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我工作以后,拍戏绝对不敢马虎,被人家笑话是我最大的耻辱。人什么时候才能进步?与其被人击一掌,不如自己逼自己。
大道至简,诚外无物。人间行为的大道往往是最简单的。一个人做人做事,不管遭遇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诚”字当头,诚实、真切地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会走上人生的坦途。
(作者为著名话剧、影视、朗诵表演艺术家,本报驻山东记者陈丽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