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蕾尔
“但我徒然追赶已离去的上帝,不可阻挡的黑夜建立了统治。”岛子所画《白马与蓝骑士》(2014年)似乎隔空回应了波德莱尔1957年《浪漫派的夕阳》的诗句。
画面上阕:一匹白马,瘦骨嶙峋,于漫漫黑夜中踽踽独行,孤伫无依,通体散发着皎洁的白光;下阕:一个骑士,气若游丝,于黑寂之夜中沉睡,如同一具死尸;中阕:浸染幽蓝的墨色,铺就搁浅的滩涂,是阻隔白马与蓝骑士,难以逾越的壁垒界域。整体背景以浓墨渲染,幽蓝渗透,铺叙出绝望悲痛、熹光幽微互相交织的双重情感张力。三阕互文叙事,描绘出海德格尔所言的“深渊时代”图景:世界坠入漫长的黑夜,真理之光湮没不现,先知被沉入黑暗的深渊。
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彼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诸哲人,以色列有摩西、撒母耳、大卫、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众多先知,古印度有佛教鼻祖释迦牟尼,中国亦处于先秦诸子时代,有老子、孔子诸等圣人。所谓轴心时代是一个终极关怀觉醒的时代。诸多圣哲、先知的使命感“依于本源而居”,既高远又宏阔。可以说,轴心时代,实乃先知时代。岛子的《白马与蓝骑士》回应远去的轴心时代,既是对先知精神湮没无闻的悼念,亦为召唤。
岛子的画面中往往出现“旷野先知”“天使”“骑士”的形象(2008年《旷野先知》、2013年《天使的收割》、2014年《白马与蓝骑士》)。那些孤寂、羸弱、盲瞎的“先知”形象预示着理想世界的塌落,雾霾遍布天穹,幽灵响彻旷野。岛子的《白马与蓝骑士》可谓此在此时此地的感时应物之作。
“在贫穷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的踪迹。因此,诗人就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者。”(海德格尔语)此处的诗人,不仅止于诗人,还有艺术家、作家、哲人,甚至知识分子。
《白马与蓝骑士》下阕,坠入深渊的骑士,无疑是中国当代处境化的诗意言说者。上阕,瘦骨嶙峋的病马难道没有预示那随时上演的空椅子悲剧?中阕,那凝重、密不透风、不可跨越的界域,宣告了理想主义、终极真理的无望境地。
《白马与蓝骑士》不涉及任何《圣经》典故、基督教主题、宗教性符号,却弥散出浓郁的诗意、敏锐的批判性与反思精神。这类绘画,还包括《畅饮蓝色的诗人》、《子非鱼》、《此岸—彼岸》、《雾霾》、《自由的不死之鸟》、《向日葵》等作品。他一直在致力于探寻如何去传达某种纯粹的精神性、某种高远幽微的诗意、某种契合中国当下处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