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产业与市场·艺术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在“设计上海”看中西设计对话
设计前沿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塑痕心声——滑田友雕塑展




 中国文化报 >  2015-04-0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设计上海”看中西设计对话

    设计上海展会现场

    本报记者  蔡  萌

    300个国际设计品牌、1000多件设计新品、40位国际设计大师、24场设计论坛……日前,2015“设计上海”以强大的阵容席卷上海,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逾4万名观众,专业观众数量比去年首届增加了20%。这个由英国公司Media10主办的设计展从去年进军中国时,就打着国际化的旗号。据悉,今年的设计展超过一半的展品此前从未在中国展出,此外,还有部分设计新品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是首度对外公开展示。

    三大馆呈现国际设计趋势

    今年的“设计上海”设立了当代设计馆、古典设计馆、限量设计馆三大设计展示区域。在当代设计馆,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制造商与新晋工作室、设计师进行了联袂展出,呈现了当代家居设计的最高水准和前沿设计;古典设计馆追根溯源,把代表西方百年历史和传统工艺的品牌带到中国;在限量设计馆内,观众则可以看到经受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作和精湛的限量版新锐设计。

    从品牌数量和规模上看,今年的展会吸引了更多国际大品牌的入驻,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氛围在不断提升。“决定参加‘设计上海’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类产品的新兴市场。可以感受到,在中国,人们对于意大利设计公司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前来参展的意大利设计品牌Moroso的艺术总监Patrizia看来,这次展览是在中国进行推广的难得机会,可以扩大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设计上海”已俨然成为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试金石,他们不急于现场销售,而是通过现场订货的方式,与国内线上、线下的经销商建立初步联系。

    国际品牌也带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瑞士奢侈品牌巴利(Bally)带来了6×9流动组合屋,这是这件作品在亚洲的首次亮相,组合屋中小小一方空间,承载了中西艺术跨时代的交流;设计师、发明家John C.Taylor带来24克拉镀金的龙形态不锈钢时钟——“时间吞噬者”,作品由镀金不锈钢采用特殊的水下爆破技术制成,秒针、分针及时针以同心圆的方式组合……“真正创新的设计作品离不开对于设计历史的完整了解。”伦敦设计师Richard Brendon以瓷器设计闻名,在今年的“设计上海”,他首次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专属的定制服务。他认为,设计作品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与时间抗衡。“这也是设计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由大师级的工匠使用最棒的原材料精心制作,确保他的设计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经久不衰。”

    本土原创设计受青睐

    除国际优秀设计作品外,今年的“设计上海”还有不少来自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与设计品牌,在展会现场,这些本土设计品牌与众多国际大牌一样人气高涨,展品销售也很火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反倒是本土设计品牌。”在上海工作的陈辰对记者说,尽管“设计上海”阵容豪华的国际大牌让人目不暇接,但她更喜欢本土设计,“虽然一些本土设计师的展位并不起眼,但设计简单、实用,价格亲民,似乎更符合中国年轻人的审美。”陈辰在展会上看中的一款名为“天圆地方”的长凳茶几,就是一家上海独立设计品牌带来的作品。

    颇受青睐的本土设计显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原创设计的力量,比如海上青花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展示其传统的中国陶瓷、家具和配饰产品;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呈现的雕塑作品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却在其中融合了当代艺术的视觉审美。

    在展会现场,还可以看到中西方设计的对话与融合。成立于上海的明合文吉设计工作室是由中国设计师徐明和法国建筑师文吉共同创建的。此次,他们展出了一组以“无中生有”为设计理念的现代家居作品——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玉石和金属组合在一起后,作品被赋予了现代的气质,混合的材质、变换的纹理表达出东方的含蓄之美。“与以往的‘东方遇见西方’不同,在今天风格之间不再是冲撞,而是融合,各自去掉扎眼的符号,平和地搭配,美是唯一的共同原则。”其负责人这样解读。

    “中国的设计审美观正在加速发展,主要的动力就是渴望展示个性。”在“设计上海”创意总监Ross Urwin看来,“设计上海”在展示国际大牌设计之外,也是一个本土设计师的培养地,参观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

    离国际设计大展还有多远

    有着丰富国际办展经验的Media 10为什么会在上海举办大规模的设计展会?

    “若是早两年举办都不成立——中国的变化太快了。”谈起两届“设计上海”的举办,Ross Urwin说。在他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意识到正品和赝品之间质量和设计的差距。“在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爆炸式增长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地区。我们希望‘设计上海’能成为全球重要设计展览之一,并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Media 10联合创始人Mike Dynan如是说。中国消费者对于国际设计的热情、远见以及中国设计自身的创新,这些或许就是Media 10在这一时间点落户中国举办设计展的原因。

    而从两届展会的配置、规模,也能看出“设计上海”欲打造国际一流设计展的“野心”——除了设计作品的展示外,还有持续4天的20多场高规格论坛以及多场午夜酒会、庆功派对等活动,让“设计上海”一时成为国内外设计圈名人的欢聚之地。 “相较去年的首届展会,今年‘设计上海’无论是参展商的规模、品牌质量还是数量都有所增长,论坛上请来的嘉宾也比去年大牌很多。但会场引导不是很好,很多朋友都反映现场比较乱。”耿小姐已经是第二次参观“设计上海”了,她向记者“吐槽”:本来要去听一场论坛,但在展场转悠了1个小时都没有找到地方。

    “在中国,‘设计上海’的规格是领先的,但不足以和‘伦敦百分百设计展’等国际设计展会比拟。因为中国好作品有,但非常少。”工业设计师杨明洁的话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设计上海”和国际一流设计展的差距。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设计上海”的专业性、学术性以及规模目前还无法和国际成熟的设计展会相比,但在中国当下的设计品消费市场大环境下,其存在的价值与自身成长的空间已显而易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