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丽仙 文/图
4月3日晚7点半,在开场戏歌《说唱脸谱》的熟悉旋律之后,《天女散花》、《锁麟囊》等15出京剧经典唱段陆续上演,一场名为“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的演出拉开了汤湖戏院开幕演出季暨首届汤湖戏曲节的大幕,也标志着汤湖戏院正式开始运营。
汤湖戏院隶属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包括戏院、图书馆、美术馆三座文化设施。在全国众多的经济开发区中,能够拿出黄金地块规划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显示出开发区决策者高瞻远瞩的境界,凸显出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填补了经济开发区文化设施建设的空白,为开发区263家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文化学习和休闲的场所。更为可贵的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挖掘早年间武汉作为“戏曲码头”的资源,他们没有选择建设豪华大剧院,而是朴实无华的戏院——建筑面积3647平方米,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形式,四周悬空上翘,舞台和观众厅整体仿古精装修,雕梁画栋、重彩朱漆,全由工匠手绘完成。在舞台数据方面,汤湖戏院舞台台深16.5米,台高6.5米,台宽13米,4间化妆间可同时容纳40余名演员化妆,观众席可容纳500人。
据了解,首届汤湖戏曲节历时2个月,演出内容除了楚剧、京剧、汉剧等本地戏种经典节目之外,还包括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苏州昆剧院的经典剧目。与戏曲节同步进行的文化活动还有汤湖戏剧节和儿童嘉年华,以及稍晚些启动的欢乐“五一”狂欢节和汤湖国际音乐节,这使得开发区百姓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到当地优秀话剧团的《三保大闹好莱屋》、《江城爱情故事》等时尚话剧,系列趣味儿童剧《丑小鸭》、《闹闹与精灵》等,以及澳大利亚钢琴三重奏《儿童音乐故事会》、法国Amon弦乐四重奏音乐会……
一个刚建成的戏院何以能“撬动”这么多演出内容?这与其管理运营机构武汉市演出公司直接相关。凭着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深厚的人脉资源以及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武汉市演出公司在汤湖戏院开业演出之际就确定了2015年全年的演出计划。“全年将演出100场,针对不同年龄层观众进行了细分,面向中老年观众的戏曲、曲艺类节目占40%,面向产业工人的话剧、歌舞类节目占30%,面向青少年的儿童剧、木偶剧类节目占30%。”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武汉剧院总经理王斌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我们将以‘公益先行、有偿服务’为指导原则,通过低票价,让开发区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文化产品。”
从开场演出的阵容和节目安排到全年的演出规划,足以说明经济开发区选择武汉市演出公司作为汤湖戏院运营管理方的正确性,也为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总工会主席、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的一句话提供了有力注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针对戏院刚落成、地理位置相对较偏、缺乏稳定观众群和消费群的状况,王斌认为汤湖戏院的演出活动应以公益为主,首先满足开发区工会会员的文化需求,并提出了给工会预留票、给70岁以上老人免费赠票以及定期抽奖送票的分配方案。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刘征霞对此表示赞同,“通过公益手段可将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突出戏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功能。”她说。
但在公益之外,也要尊重市场规律,让文化设施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价值。经过走访和调查,武汉市演出公司围绕儿童剧和游乐设施、戏院租赁、艺术培训三方面进行了市场运营设计。“首先,开发区适龄儿童数量众多,儿童文化娱乐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引进中外著名儿童剧并以游乐设施作为附加项目,可吸引适龄儿童走进戏院,将戏院打造成儿童周末乐园。”王斌说,“其次,开发区是现代企业的聚集地,可将企业文化作为突破口,吸引企业租赁戏院场地开展庆典、会议、文艺联欢等内部文化活动,有效避免戏院场地闲置。再次,开发区缺乏青少年艺术培训机构,武汉剧院自身的艺术资源即能组成师资团队,还可结合其他演出安排艺术沙龙、讲座、访谈等交流活动,而戏院自身又能给学员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从武汉剧场设施的空间布局来看,汤湖戏院对于武汉市演出公司来说,扩大了演出空间,是一种增量发展。100场演出计划,既体现出武汉剧院的市场化运作实力,也体现了汤湖戏院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双赢的选择,也是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