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驰
桐花的花信风吹来,清明节便到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爷爷坟前的梧桐花飘落,爸爸就念叨着要去扫墓了。在墓地,抬头望见那棵挺拔的梧桐,仿佛看见爷爷远远地在挺直腰板和我们打招呼。
坟茔上野草蔓延,凌乱不堪,一些穴居小动物,在坟上打了好几个洞眼。看在眼里,想想爷爷生前的种种,满心的凄凉。在蓝澈的天空底下,梧桐树边,地上落满了丰硕的花朵,一切安宁定然,万物的生生灭灭、尘尘缘缘,自有其规律。梦绕魂牵的祭拜香气在弥漫、在飞舞,仿佛这个清明又明朗、澄澈起来。清明,的确是一个画满希望与梦想的日子,春回大地,草木葱茏,百花竞放,让人看到的尽是满目的蓬勃与昂扬生机。
清明这个词,就像生长在这个季节的野菜,含在嘴里,唇齿间便觉出清朗与明澈。烟火相传千年的清明节,那是寻常百姓不忘本的朴素,亦是爱的本性。清明的底色里,有四月细雨,牧童骑牛吹笛的自在,烟雾缭绕酒旗招展的杏花村。品酒,赏花,望雨,吞天地之气。
“人间几度清明,一边梳拭英雄泪。”白驹过隙,几度春秋能让我们迷茫、伤感,匆匆在世,我们要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活得更精彩,为了自己,更为了亲人和他人。此时,贾宝玉的这句话,仿佛增加了几多况味。独自漫步林间,感受自然的律动与清新,让细雨涤荡心灵,润泽心田。
苏轼念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如若亡妻在天有灵,定不愿看到苏轼如此的肝肠寸断,泪眼迷离。什么痛有阴阳相隔来得更决绝呢?苏轼一人独守空坟,凄寒绕身。即便今日读来,仍让人不能自持。那份苦、那颗泪,只能自己吞咽,梦梦魇醒来,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几多清明,才能抚平那孤寂的伤痛?也正是清明,让逝去有了寄托,思念让爱长存,让心得到慰藉。
搭着清明的轻风,春天尾随而至,尽管披雨带雾,但整个世界是明朗的,万物澈静,花草舒朗,温暖和煦,树木苍绿。清明,和贵如油的春雨,淡淡描绘着一幅色彩张扬的自然水彩画,映于眼帘。清明,一个万物重生的节令,逝者在清明之境安息,生者在清明祭奠后要更昂扬地生活。插一枝柳立于坟前,柳寓意留,留住爱的记挂,留住情的思念。
清明,多少情愫在心中辗转,悲喜交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少时读此诗句,只觉朗朗上口,一幅鲜活的画面似曾相识。后来,身处这一情景,心中了然顿悟,心仿佛被撞击般的惊醒。沉静,带一颗清明之心,念一段旷古悠远的清明之思,感悟花与草的对话,仰视先辈的奋斗激情,顿觉醍醐灌顶,周遭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