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签名售书二三事
哦,外婆
巴彦红格尔明月夜
图片新闻
AA制的思考
约等于蓝(外三首)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A制的思考

    张雪超   杨  玥

    与以往朋友间轮流做东、相互抢着买单的情形不同,如今在聚会吃饭谁来买单的问题上,AA制在年轻人群甚至是很多中年人中悄然流行。特别是时下微信AA制付款功能的运用,让抹不开面的“各付各账”变得简单,让半真半假的抢着买单变得多余,让过度功利的饭局变得清朗起来。AA制成为朋友聚会的一个新的选择。

    对于AA制,中国人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探究其含义。AA制在英语中有几种解释,其中最通俗形象的就是let's go dutch(让我们做荷兰人)。十六七世纪时的荷兰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贸易的发迹之地。终日奔波的意大利、荷兰商人们衍生出聚时交流信息、散时各付资费的习俗。因为商人流动性很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为了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逐渐形成了go dutch的俗语。幽默的美国人将这句话引申成为“AA制”。从AA制的起源可以看出,AA制不是西方社会所固有的,是伴着商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而形成的人际交往方式。

    如今,AA制是西方国家甚至是国际交往中普遍认同的一种方式,不管辈分、社会地位或富裕程度如何,参加聚会的人都要为自己的消费买单。而中国人在一起吃饭,往往都是一个人来买单。这种风俗形成的背后,有很多文化因素:一是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集体主义为中心,重视共同目标和相互依存。民间常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吃独食”在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中是受鄙视的。二是友情观。中国人很重视友情,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在聚餐付账的时候都会抢着买单。三是聚餐目的。中国人聚餐的目的往往比较复杂,喜欢通过请客吃饭达成自己的目的,历史上就有很多著名的饭局,如“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其实,中国古代也是有AA制的,古人甚至为此专门创造出一个字——醵。《说文解字》中说:“醵,会饮酒也。”可见中国古代并不是只有请客结账一种方式。

    西方的AA制与中国的请客其实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中国式请客并非一味地为他人付出,其潜在的规则是:这次聚会我做东,下次自然会有朋友圈的其他人买单,每个人都会轮流付账,谁也不会占别人便宜。所以,“AA 制”和“请客”本质是一样的,不过中国式“请客”的分摊周期要长一些,而且内容较复杂。这种“请别人的客”和别人“回馈的价值”长期来看一般是“对等的”。可以说,西方AA制更多是人际交往的一次性博弈,或者说是短期博弈;中国式请客大多是在等待下次的回报,更多的是无限期博弈。

    不论是西方式AA制还是中国请客制,都是基于特定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形成的一种习俗,就像西方吃饭用刀叉、中国吃饭用筷子一样,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中国式请客的确凸显出一些弊端来。一是聚会的不可持续。轮流请客的延续,完全依靠个人诚信来约束,链条很容易断裂。朋友圈子中总有些人偷奸耍滑,很容易滋生“搭便车”的行为。二是请客往往偏离聚会本意。聚会本是朋友间平等交流、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因为“吃人嘴短”,聚会和饭局变成一种结圈子、拉关系、相互提供方便的媒介,让朋友聚会庸俗化。三是普遍造成浪费。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往往是主人拼命点,客人随意吃,经常出现一桌子饭菜剩下大半的现象,而且请客人为了好面子、讲排场,往往相互攀比,铺张浪费。更有甚者,有些人利用公款或是公共资源来为私人聚会买单,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AA制为朋友聚会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体现出几个重要的理念:平等、规则、节俭和去功利化。不论是朋友、同事、同学还是老乡,在AA制聚会中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是土豪就任性,也不会因为是屌丝就旁观。而且AA制有明确的规则供大家遵循,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聚会的组织中来,对聚会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发言权,也承担自己的责任。

    诚然,AA制在中国的普遍接受仍需时日,但是,当前AA制的传播有一些积极的社会因素。也许有一天,AA制也会成为中国人聚会的首选,当我们呼朋唤友,济济一堂,坐在桌前时,能大大方方地说:今天,我们AA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