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3日,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雅乐悠扬,庄严肃穆。从东面公路进入尼山孔庙景区的迎宾路两侧,绘有72贤的72面道旗随风飘扬,200名学生诵读《论语》章句。孔庙前面的智源溪桥及棂星门上也都裹上了红黄绸带。大成门前摆设了特钟特磬,大成殿院内悬挂了一套编钟编磬。尼山孔庙内外装饰一新,气氛森然。
上午9时30分,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智源溪桥前的嘉宾们整理衣冠,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
圣地起雅乐,清明祭先师。乙未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祭孔大典后,参礼嘉宾从尼山孔庙西侧步行,穿过由“礼、孝、悌、忠、恕”展示牌组成的走廊,来到了尼山书院前,参加以“百姓写《论语》—仁”为主题的“文化中国·书香尼山”文化活动。
当地以六艺主题为活动背景,在尼山书院前设立了礼、乐、书三大展区。数名身着古代服饰的礼生,在礼区现场展示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乐区现场奏响中国古代雅乐;书展区,曲阜知名书画家们聚精会神,挥毫泼墨,在长长的宣纸上书写着《论语》中有关“仁”的部分章句,吸引了嘉宾们驻足观看。
随后,嘉宾又步行至夫子洞广场,参加了“习礼尚贤·明德笃行”——乙未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包括正衣冠、拜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和夫子洞许愿。
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是仍以春秋两祭为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孔子故里,曲阜恢复了在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堂孔庙的祭孔活动,至2014年已连续举办了31次,影响逐步扩大,规格逐步提升。
多年来,孔子诞辰日孔庙举办的祭孔活动皆属于“秋祭”。2008年曲阜首次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2009年又将春季祭孔地点选择在孔子诞生地尼山,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追根溯源,缅怀先哲,走进尼山,寻根朝圣。
(苏 锐 韦 群 孟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