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摄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古运河畔的追思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0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运河畔的追思
——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七周年纪念活动剪影

    101岁的台儿庄大战老兵邵经斗。

    老兵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弹孔墙前致军礼。

    邵经斗(右一)与蒋思豫(左一)在弹孔墙前紧握双手,追忆历史。

    谈起77年前那场惨烈的战斗,邵经斗(左二)老泪纵横。

    台儿庄大战亲历者向台儿庄大战遗骸发掘遗址鞠躬寄托哀思。

    军号嘹亮,缅怀英烈。

    社会各界人士向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墓敬献鲜花。

    日本友人大东仁(右)向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捐赠日军侵华资料。

    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侵华日军的部分证据。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4月8日是台儿庄大战胜利77周年纪念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参战老兵、亲属及后人,大战亲历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到大战遗址台儿庄悼念英烈。

    “为缅怀抗战英烈,寄托哀思,表达崇高的敬意,更好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在此举办台儿庄大战胜利77周年英烈祭奠仪式,以告慰先烈,昭示后人。”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王祥说。

    1938年3月至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击溃侵华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一场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在这里毙伤日军近两万人,粉碎了日本要3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而近半个月的激战中,3万中国将士也为国捐躯,目前有名可查的烈士仅4000人。

    8日上午8时40分,101岁的台儿庄大战老兵邵经斗、102岁的台儿庄大战战地记者蒋思豫来到台儿庄古城内的大战遗址。驻足在当年激战时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弹孔墙前,蒋思豫神情庄重,他说:“我当时被留在指挥部。后来听说台儿庄战场上是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记者们跟着部队冲锋陷阵、武装转移、撤退、坚守阵地战,好几个记者都在战场上伤亡了。”

    在弹孔墙前,邵经斗更是三敬军礼。面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老人哽咽地说:“我不敢看,再来到这里太难过。”驻足在弹孔墙前,邵经斗神情庄重,他说:“这些都是当年日本军队的枪打出来的。”“我们一个连158人,台儿庄大战打完,只活下来了18个”。

    上午10时,台儿庄大战祭奠仪式开始。

    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墓前,身着戎装的士兵吹响集结号, 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后代宣读祭文:“战后台城,冷月照残垣,芍药惨淡开。尸填街巷市野,血盈运河沟渠。千年古城,无墙不饮弹;鲁南大地,无土不沃血……”苍凉悲壮的声音在古运河畔回荡。

    邵经斗、蒋思豫以及参战将士后人及亲属、社会各界人士分别向无名英雄墓敬献花篮。“你父亲是我的军长,他讲的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祭奠仪式上,邵经斗与抗战将领后代紧紧相拥,失声痛哭。

    上午11时20分,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楼演播厅,部分史学研究者、收藏家向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捐赠了有关文物和史料。抗战时期使用的望远镜、《支那事变画报》、侵华日军军帽……一件件经过战火洗礼的物件,时刻提醒着世人勿忘历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