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
缃函素简意长耽,金石饱濡笔渐酣。
关塞霜风吹不断,一灯心法续梅盦。
介眉女史,闽产也,出长溪名族,早岁负笈南都辟雍,为小石先生及门高弟,从修先秦诗文并金石诸学,卓尔有成。复与曾昭燏、沈子苾等共结梅社,唱和为乐。后入“中央研究院”,与董彦堂、李济之、向觉明、梁思永、夏鼐数辈游,相与究讨古史及甲金碑版文字,艺业大进。以忤傅孟真去职,就聘“国立中央图书馆”,执鞭金陵太学。国初北上齐鲁,旋以避祸远游关外,设坛黑水上庠凡三十载,屡历艰辛而未尝稍夺其志。学丰识锐,著述满家,至耄笔耕弗辍。其书直承胡沙公衣钵,延清道人碑学一脉,神游三代,意揽千秋,礼器、张猛龙诸刻尤所努力,兼取襄阳刷字心诀与分宁运毫之势,藉化北碑,而以何蝯叟回腕执笔法行之,终熔冶篆隶楷行为一,开阖任心,拙涩朴茂,取较乃师,森沉凝厚不及而洒脱自然则有过之。世重其人,以与蜕阅女史并称。萧氏得南海嫡传,磅礴纵逸,声噪南中,而介眉长守梅盦心法,坚劲苍古,崛立边城,以彼视此,铢两悉称,实未易轩轾也。
游寿谈艺录
“书”,也就是“写字”。写字一定要给对方即大众以美的感观,所以“字”历来就讲究法度。我以为“法”是在熟练中不断形成、提高的。前人对你口传心授,自己不亲自去实践、领会,也无从提高,所以说“书法是实践中提高的”。文字是人民大众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只要写出来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书法作为艺术,体现文化情韵,这就要讲究艺术的修养。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法,亦是此理。还要多看历代各书家的笔迹、拓本,广见钟鼎、碑帖,增长自己的内在力量。
(摘自游寿《随感录》,原载1985年第1期《书法赏评》)
游寿轶事·与冰心一起创办文学月刊《灯塔》
游寿是胡小石的学生,胡小石主张读书人应当“儒林”“文苑”兼而有之,既能研究,也懂创作,才算全面。游寿在中央大学读中文专业,当时金陵,鸿儒云集,胡小石、王伯沆、吴梅、黄侃等,各有专学,又俱善诗文。游寿聆听教诲,不仅从事文史研究,还涉猎文学创作。胡小石所评游寿诗稿今仍有遗存。1932年,游寿大学毕业后,执教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与谢冰莹一起创办文学月刊《灯塔》。谢冰莹《女兵自传》称游寿为诗人,并描述了她们之间的彻夜倾谈。(摘自栾继生《论游寿的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