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南国风·艺苑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诗境丹青
砚池水满墨花香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砚池水满墨花香
——温峻峰与他的画

    花鸟

    花鸟

    哲  甫

    愚与峻峰相识未久,然情谊甚笃,以志趣相近而峻峰其人复又豁达宽容、谦逊好学之故也。

    第一次较为深入地了解他的作品,是在一次5人联展上。感觉他的画作较少用色,而用墨十分讲究。愚笑称之为“吝色厚黑”。大写意的墨竹、墨梅,苍劲峭拔,飞动灵致,笔触老辣,线条与墨块中时时散发出浓郁的文人画气息和传统画风的醇古味道,有点像陈年熟普洱,得色泽深沉、回味长久之妙。

    很显然,他的绘画风格深受海上缶翁的影响,追求大感觉、大气象,似风樯阵马,横扫千军,而不究心于细小处的勾勒点染,更不以现代中西混搭之手法构图设色。他的画堪称地道的中国画,纯粹的中国画。

    令我生奇的是,一个40岁的人作的画竟如同出自皓首老翁之手,此等老成,实属罕见。

    当然,如何将中西方绘画技法有机融合,做到取二者之长而又不留痕迹,这是诸多人一直以来探讨的话题。就本人而言,则更欣赏峻峰长期以来坚守的绘画语言。

    但问题也就来了。现实情况是,作为非专业人士的观众,真正能够看懂峻峰画作的人为数并不多,在他营造的近乎黑白的世界里,人们总感觉少了些万紫千红的色彩和描摹入微的具象体现。曲高和寡,本不足为奇,何况尚有画界前辈的时时赞许和肯定,让峻峰于寂寞之余足感欣慰。

    峻峰于舞象之年即痴迷纸墨,用他的话讲,概此生只为涂抹而来。他作画偏好传统题材,有道是“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子者,无他,则以其幽芬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而澄莹其神骨”。每当墨沈淋漓、恣意挥洒之时,则俗虑远逝,雅兴顿生。

    峻峰早年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功底扎实,人物刻画尤为传神。但他最钟爱的还是写意花鸟和山水。

    前人论画有云:“夫画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夫谨细巧密,世孰不谓之工耶?然深于画者,盖不之取。”此确为深明画理之语。

    以峻峰在艺术上的灵性,他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具备了造型能力后,如何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捕捉到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将是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似与不似实难拿捏,也最见画家的功夫和学养。峻峰始终在思考、在学习、在实践。

    “彰施物采”乃绘画之滥觞,既有此艺,则必有人为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峻峰时值不惑,已步入艺术人生之黄金期,正当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笃行励志,厚积而薄发。

    温峻峰,1972年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沅梦艺术馆常务副馆长。先后学习于内蒙古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刘大为、邵坦中、袁武等教授。作品被内蒙古政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图书馆等机构收藏,曾为多家国家级出版社绘制插图,优秀中国画作品还被国内外友人收藏,现游学于岭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