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轩
知道湘西里耶古镇的名字,是多年前的事。
有一年暑假,偶然看了个纪录片,是关于里耶秦简挖掘的,当看到曾被公认为不毛之地的蛮荒湘西,一夜之间,因为出土了数万枚秦朝简牍而震惊世界,心中便有了一种向往感。自此记住了里耶,一个让人感到愉悦的音节,一个可以向世人把秦王朝复活的地方。
湘西的神秘,真是十分有趣。几千万年延续下来的山水,在30多年前,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级的风景画廊;本世纪之初,湘西龙山里耶的秦简,又在向史学家发问了:凭什么说我是蛮荒之地?
不知道我的生命中有一种什么样的基因,我对远古的文化,总是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兴趣。所以在我仅有的几次旅行中,我总是喜欢钻城市中最古老的巷子,看天井中附着青苔的文字,到极闭塞、贫瘠、险峻的地方看民俗风情。到湘西几次,最喜欢的是那些散落在沅水边的沅陵、辰溪、王村、凤凰等地的景致和情致。至于这是一种什么情愫,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现在,我又迷恋上湘西四大名镇之一的里耶了。
去年8月,我又一次去了湘西,走进了里耶那扇我向往已久的老城门。步行在防洪堤上,清澈的酉水河缓缓地从身边流过,稍远,水边有几个戏水的小孩子,瘦精精的;土红的马头墙、古商号和雕花栏杆的木板房里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卓有古风的街道被涂抹上晚霞的金辉,里耶大桥的倒影浸在江水中,江中的小敞篷船载着游客游来游去,在斜阳的照耀下,充满诗情画意。
防洪堤内便是老街,当我的双脚踏在古镇的巷道,便感觉自己跌入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巷子太深太静,这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古迹,难得一见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无边的静谧之中,听着自己的双脚踏在石板街上那种清空的声音,仿佛一首干净而清脆的歌流淌在脚下。
石板路上很整洁,店铺里满是扎染蜡染的挂画、衣裙和蛮有特色的银饰品与木雕石艺。沿着石板路拐几个弯就到了里耶小学,不注意的话会擦肩而过。小小的木门、小小的天井、小小的池塘,还有里耶小学小小的介绍,一切都不显得张扬。这是何方圣地﹖原来这里就是出土秦简的地方。它不但出秦简,而且还人杰地灵,出人物。里耶小学的宣传栏里,至今还张贴着前任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这里当老师时的日记,内容是关于学习雷锋的。
在里耶小学,最主要的当然是看秦简遗址,古城内外各部分,城墙、城壕基本保存完好。出土秦简的古井是用木板嵌砌而成的正方形井,造型别致,显得豪华。看着神秘莫测的井底映出的幽幽的蓝光,肃然而生敬意。就是这口古井,才使得那数万枚秦简逃过“焚书坑儒”的劫难,沉睡2200多年后得以重见天日,成为全民族的、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这口古井,才使世人的目光聚焦在这座小小的古镇。
透过源源流淌的酉水河,深邃莫测的古井,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几千年前古城的雏形。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湘西人,文学大师、考古学家沈从文,是他把湘西最早介绍给了世界。假若他有幸活到今天,得知里耶战国古城秦简能够在当今盛世中复活,不知会发出怎样兴奋的感叹,写出怎样生花的美文?
一切均在改变,最隐秘的角落,早已盛放不下历史的泥泞,但渡口依旧,涛声依旧,夕阳依旧如古镇般沉稳而矜持地挂在西山。我坚信,夕阳沉没以后,里耶古镇迎来的必然是更加妩媚动人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