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湘文化·视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沅江芦笋 舌尖美味
衡山皮影戏:光影里的人间百味
钟文瑶家五代为红军守墓
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将公布日本投降文献资料
长沙获第27届中国兰花博览会承办资格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沅江芦笋 舌尖美味

    厨师们各展绝技

    美食推介会现场

    吴晓华   刘  淼

    4月12日,沅江市蓼叶湖公园中心广场上举行了沅江芦笋美食竞技活动。沅江的20名厨师首先登台献技,随后,淮扬菜大师、粤菜大师等10位味道大使分别制作、表演了不同菜式、风味的芦笋美食,场面精彩纷呈。评委现场打分,评选并颁发金奖、特别贡献奖和特别金奖。主办方还安排了特色歌舞表演,并在现场设置了沅江芦笋系列产品、沅江特色产品展和沅江芦笋文化艺术作品展。

    该美食竞技活动是“中国·湖南首届沅江芦笋美食推介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推介会由湖南省商务厅和沅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协办,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沅江市芦笋产业办等共同承办。特邀湖南省、益阳市相关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厨艺大师、味道大使等300余人参与。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有着不可复制的湖洲湿地和得天独厚的芦苇资源,芦苇生长面积45万亩,占湖南芦笋产量的40%左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沅江为什么能将芦笋产业打造得风生水起?

    产业转型可圈可点

    主办方直言,本次美食推介会以芦笋为媒,以“芦笋原料基地采风、芦笋产品洽谈推介、芦笋厨艺现场竞技”为载体,旨在依托湘菜烹饪平台,拓宽芦笋市场,加快芦笋产业发展。

    2014年是沅江芦笋产业的开局之年,也是创立地域品牌,筑牢产业基础,扩大品牌影响的奠基之年。

    芦笋是芦苇的幼茎,苗期如同韭菜,每年3月采摘,摘后复生。此前,因造纸业的巨大需求,芦苇是主业,芦笋是副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芦苇纸逐渐被取代。芦苇由造纸原料到生态健康食品的转型升级,是沅江市委、市政府等领导经过研究,达成共识后的决策。2014年实施,沅江芦笋产业整体发展思路是:以“政府扶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培育”为指导思想,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作为招商重点,以举办沅江芦笋文化节会和网络、电视等媒体推介作为宣传载体,扶植壮大芦笋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拓展芦笋食品营销市场,推动芦笋食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

    一年的时间,这一决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芦笋生产企业由2013年的2家发展到6家,芦笋食品产量由2013年的75吨,增加到9000吨,芦笋综合产值由2013年的650万元增加到约5亿元,芦笋产品由2013年的两个品种(鲜笋、腌笋)增加到8个品种(鲜笋、腌笋、冻笋、口味芦笋、即食芦笋、芦根饮料、芦笋饼干、芦笋面条),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数十家经销商先后来到沅江,与芦笋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营销合同。从产品销售来看,2014年生产9000吨芦笋产品基本脱销。今年的前景更加可观。

    文化元素丰富多彩

    打造舌尖文化盛宴,是沅江芦笋的目标。

    沅江芦笋幼苗肥硕、肉质细腻,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作为食材,不需施肥、洒药,更不用人工栽培,具有远离污染、天然野生、有机、绿色、环保的特点,其口感清香脆嫩、润滑柔软、鲜美爽口,是大自然对人类美食的馈赠。

    冷藏后上市的鲜笋,色泽洁白,可凉拌、清炒、炖煮等。可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不论何种制作,芦笋均酥脆爽口,柔嫩润滑,是席上珍品。

    据考证,沅江芦笋历来是洞庭湖区的野菜珍品。史料记载,沅江芦笋食用从五代十国时开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食用芦笋后,留下了诗词。苏东坡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了芦笋出土的时令:“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欧阳修品尝芦笋后发出“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的慨叹。王安石则提到了芦笋的营养价值,“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洞庭湖区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芦笋来历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成了沅江芦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力佐证。

    环洞庭湖的特色品牌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主要包括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的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2014年,国务院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互补互促的产业生态链,立足于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文化资源等,发展现代农业、航运物流业和旅游业等。沅江芦笋可望在此过程中异军突起。

    沅江市芦笋产业办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快沅江芦笋产业发展,沅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四大保障措施。一是政策保障。从2015年至2020年,沅江市人民政府组织财政局、国土局等单位对芦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二是组织保障。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成立芦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三是技术保障。依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组建的“湖南省芦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芦笋新产品。四是资金保障。由财政局整合2015年芦笋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芦笋产业化建设。

    工作人员表示,拥有86万亩湖洲湿地、45万亩芦苇生长地生态水城的沅江,正力争在5年时间内,使沅江芦笋年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