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罗 群 记者 赵凤兰
随着让·雅克·阿诺、徐克等中外知名导演、电影人的入场,相机快门的声音响个不停。4月17日,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外杰出电影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外合拍片的困难与突破、现状与前景。
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系列中外合拍的消息频传: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东方梦工厂和美国梦工厂正强强联合打造动画大片《功夫熊猫3》;中国基美影业和法国欧罗巴联合出品,吕克·贝松监制的国际合拍动作奇幻影片《勇士之门》在电影节期间开机;美国知名制片人汤姆·德桑托正与北京亿商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携手,拍摄中国神话故事《封神天下》;华谊兄弟影业与美国STX娱乐公司签订3年拍摄18部影片的合约,实现全球票房分成。
面对“中国故事+世界顶级团队+全球电影市场”这种新语境下的跨文化融合,中国电影人如何在国际合作中探求国产电影全球发展的新坐标,如何打破文化壁垒实现共赢,成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的核心话题之一。
合拍片是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拍摄、版权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种合作形式,影片审查通过后,可享受国产片待遇,直接在中国内地发行,同时也可以在全球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谈起中外合拍片,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黄建新认为,跨国文化的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中国与外国在语言、文化上的沟通问题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期上映的《重返20岁》票房成绩和口碑皆不俗,堪称中韩合拍片的成功典型。韩国希杰娱乐公司总裁郑泰成因《梁鸣海战》、《雪国列车》等代表作声名鹊起,近两年,他先后促成《分手合约》、《重返20岁》两部中韩合拍片的拍摄。郑泰成说:“跨国合作要求对对方的历史、文化和对方电影人的工作方式充分了解和尊重,求同存异。韩国与中国有许多共通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理解比较容易。”
只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跨国沟通在合拍片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羊年春节档上映的中法合拍片《狼图腾》在中国收获了近7亿元的票房,该片导演让·雅克·阿诺表示,他并没有在与中方的合作中遇到太多困难。“我虽然是法国人,但我不是以法国的视角看待电影,而是以更开放的心态、以一个电影人的视角看待电影。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我在拍摄中给共享这种国际语言的合作伙伴以最大的自由。我虽然不会说中文,但是我们团队里的中国艺术家都能准确理解我的想法。”
长期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全球输出对许多国家的电影产业带来冲击,让各国电影人对本土电影怀着深深的忧虑,英国这样的电影工业大国也如此。据英国电影协会首席执行官阿曼达·内维尔介绍,英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继续向好莱坞敞开国门。“好莱坞影片中英国元素不多,与英国电影差异巨大的作品的流入对英国电影来说未必是冲击,反倒是个丰富本国电影文化的机会。电影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在丰富的电影文化中进行。”阿曼达·内维尔说。
据阿曼达·内维尔介绍,英国前不久与中国签订了合拍片返税的有关协议,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推进合作。
合拍片怎样俘获全球观众的心?“用故事和人物传达人类的共性,不同国家的观众都会喜欢。”曾执导《黑天鹅》、《死亡密码》等片的美国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说。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看法得到与会中外电影人的认同。知名导演徐克说:“人类文化中大体包含人性、伦理、哲学、审美这几部分,其中人性是不同的文化之间最容易交流和共鸣的。”抓住人类共通的人性和情感并在电影中恰当表现,是合拍片成功的关键。
执导《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导演余仁英说,最初决定制作《功夫熊猫》是因为喜欢中国功夫,而后来熊猫的可爱形象给了她把《功夫熊猫》推向世界的信心。“不管身在哪个国家,对美好可爱事物的喜爱是人们共通的情感。我觉得电影制作团队成员存在文化差异是好事,大家把不同的创意贡献出来、一起碰撞,避免了故事的单调乏味。”
《X战警》、《变形金刚》等系列大片的剧本原作者、制片人汤姆·德桑托在运作中的下一部大作是故事原型来自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神话电影《封神天下》,他之所以有信心把这个中国神话故事制作成电影推向世界,也是看重其中包含的人类共性。“尽管中国的英雄和我塑造过的美国英雄截然不同,但英雄本身是不同国家的作品中都常常出现的形象,观众对这类形象很熟悉,对英雄的崇敬很容易在不同国家的观众中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