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民营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汝城县文化志愿者活跃基层以文惠民
图片新闻
简牍文化走进长沙小学校园
花鼓戏“大篷车”为居民送上“文化大餐”
常德市武陵区非遗传承萌“新芽”
浏阳古乐尘封67年再次奏响
炎陵图书馆免费服务进车站
“孩子们的进步是我最大的骄傲”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营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洞口县首届戏剧才艺大奖赛纪实

    洞口县首届戏剧才艺大奖赛评委席

    谢  兰   王佳韵

    4月18日,湖南洞口县首届戏剧才艺大奖赛在该县裕峰花园酒店拉开大幕。本次赛事,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地方文化艺术,满足人民群众对戏剧爱好的需求,同时也是为筹建洞口县花鼓剧团选拔人才。

    打造文化名县  公开选拔人才

    本次大赛时间为4月18日至6月20日,比赛内容包括:戏剧表演类的唱、做(表演)、念(白)、打(武打),四功五法;戏剧器乐类各种民族器乐及打击乐的演奏;歌曲、小品、相声、舞蹈类。

    4月18日的下午两点半比赛正式启动,仅第一天报名参赛的选手就有300多名,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0岁。

    “重在参与。”来自洞口县城关二小,12岁的小选手陈宏玲总是重复这句话。她参赛的歌曲是孙燕姿的《遇见》。与陈宏玲一起报名的还有她的5个同学。比起其他的选手,来自邵阳市的王安红显得十分平静,他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平时爱好唱歌、沙画、主持。他说,这次赛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比赛并不是为拿奖,只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艺,并结交一些爱好艺术的朋友。

    通过比赛,将选拔20名优秀人员进入洞口花鼓剧团。本次大赛是洞口县建县以来范围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比赛项目最全的一次大型文艺赛事。参赛人员不受地域、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种类限制,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体现。

    组建花鼓剧团是解决县内,乃至湘西南文化产业短板的需要,是传承地方文化艺术,满足人民群众对戏剧爱好的需求,也是全县老百姓的共同愿望。“这是一次创新,一次尝试。”洞口县副县长潘家海表示,此次戏剧才艺大奖赛不是一般的商业选秀。选拔出的人才是要用的,是要进花鼓剧团为洞口县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的。潘家海将本次赛事总结为“四有”:一是有人民群众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洞口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好条件;三是有老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有良知的企业家倾力赞助做保障;四是有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

    潘家海说,本次赛事的亮点,可总结为“两个破解、三个尝试”。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尝试小微文化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发展的模式;尝试政府采买、文化企业承担的灵活运作机制;尝试了民营资本对文化工作建设投入的探索。

    文化底蕴深厚  还须励精图治

    洞口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居雪峰山脉腹地的东麓,资江西源上游。旖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人文、原生态的民俗风情颇具特色,拥有中国绿色名县、革命老区、蔡锷将军故里、雪峰蜜橘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宗祠文化之都等众多名片。

    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如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祁剧、花鼓戏,瑶族同胞的原生态山歌,名扬海内外的根雕、墨晶石雕,独具特色的南方民间剪纸,长塘瑶民的棕包脑舞,历史悠久的高沙民间打渔鼓等等,涵盖了音乐、舞蹈、说唱、美术等艺术门类,各具特色。

    洞口花鼓戏兴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大众化、地方性为特点,其内容、布景、道具、化妆以及台词、舞蹈、表演等都彰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历来为洞口县老百姓所钟爱。1989年洞口县花鼓剧团撤团后,正宗的洞口花鼓戏便荡然无存。

    原县花鼓剧团的老前辈听说要恢复洞口县花鼓剧团,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拍手称好。10多位老艺术家主动请缨,愿意奉献余热,尽自己能力帮忙,为办好洞口县花鼓戏剧团再做贡献。许多老百姓说,盼望已久的洞口县花鼓剧团终于要组建了,民营产业公司做了件大好事。

    洞口花鼓戏是邵阳花鼓戏南路派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继承和保护国家非物质遗产必须要有载体和平台,恢复洞口县花鼓剧团正是为洞口花鼓戏打造一个平台和载体,让其在历史舞台上重放光芒,让地方文化瑰宝长久显耀在世人面前。

    洞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雅介绍,洞口县有11处古宗祠保护群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每处古宗祠保护群中都建立了一个传统的舞台,这些舞台必将为洞口县音乐、戏剧、才艺搭建更宽、更广、更大、更美的舞台。希望通过大赛让更多的本土文艺人才涌现出来。

    激活文化产业  民企勇于探索

    民营文化产业公司挑起大众文化普及的大梁,在洞口县是史无前例的。湖南省龙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地方文化为己任,以打造湘西南文化品牌为目标,想政府之所想,助政府之所为。体现了民营文化公司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公司董事长张映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的推广形象大使,是高沙千年古商城的形象代言人。张映龙组建洞口花鼓戏艺术团,通过多样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定期举行文化活动,将周边县市的群众引来洞口县城消费,这对县城的住宿、餐饮、购物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张映龙说:“到大城市创业,天空更广阔,机会更多。之所以回家乡发展文化产业,不是为了发财,不是为了造名,而是为了回报社会,回报生我养我的这块热土和爱我助我的父老乡亲;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建地方剧团,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优化,为城乡地区剧场演出的复苏创造条件,让地方戏曲回到民众的生活中,激活民族传统艺术新的活力。因此我对我所钟情的文化事业始终充满激情,满怀抱负。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让大众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扬光大,就必须下力气做实事,打造地方文化产业链。”

    邵阳市文广新局局长王铭祥对龙成文化公司倾力主办这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龙成文化公司想政府之所想,助政府之所为,承办这次比赛项目全、参赛人数多的大型文艺赛事,为推动洞口县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起了一个示范和领头作用。希望从事文化工作的负责人,要利用这个契机主动占领文化园地,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让地方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扎实有效。”

    民资要唱主角  人才产业两旺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潘家海表示,洞口县并不是缺乏文艺人才,他们只是像珍珠散落在各乡镇的各个角落,我们缺少的是像张映龙这样把珍珠串成项链的文艺带头人。

    王铭祥在大赛开幕式上说:“引进高水平文艺人才,对现有文艺队伍培训,广泛选拔、发现、推荐人才三种方式,是解决目前人才困境的主要方法。此次活动正是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社会力量选拔文艺人才。是解决洞口县文化事业发展人才问题的很好尝试,通过这次尝试可以把有益的经验推广到全市。”

    聘请原花鼓剧团的老前辈担任传、帮、带工作,迅速招聘年轻编导、演员、器乐、道具、舞美等各类人员进行跟班学习、培训,使洞口花鼓戏后继有人,继往开来。

    大力培养文艺后备力量,办好儿童、少年、青年声乐、表演、器乐等有偿艺术培训班。在全县范围内广招少儿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各类艺术培训。从2015年5月开始在全县各初中毕业生中招收100名特长学生,试办两个班,按职业学校学生对待,挂靠在雪峰博雅职业技术学校文艺专业。任课教师由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部分组成。文化课主要学职高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专业课学声乐、器乐、表演。专业课教师可聘请原花鼓戏剧团的老前辈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上述两种形式的培训,发现培养艺术人才,为剧团不断增添新鲜血液,激发新活力。

    资本市场一小步,文化产业一大步。传统文化产业要实现进一步继承和壮大,民营资本唱主角是关键,让民营资本注入,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是一条让人充满期待的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