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兰
覃英湘,女,1976年出生于邵阳市,专长工艺美术,爱好摄影艺术,现任邵阳市文化馆美术专干。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热衷于文艺,4岁开始学美术。1997年从美术院校毕业后,在邵阳市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和少儿美术培训辅导工作。18年来,培训辅导了近5000名学生,其中有600多名学生先后在全国性少儿美术大赛中获奖。
覃英湘曾荣获“钻石园丁奖”“美术伯乐奖”和“最佳组织奖”等。她创作的工笔画《农家乐》入选《中国当代青少年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创作的《瑶山情》、《硕果累累》、《收获》等画作也多次获奖。曾发表《浅谈虎形山瑶族挑花艺术的审美情趣》、《艺术瑰宝——滩头年画》、《邵阳蓝印花布》等多篇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让民间艺术“活”在民间·覃保来优秀论文选》。
4月中旬,在邵阳市文化馆见到覃英湘。她正在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旧教室里,指导小朋友描绘“春天”。教室墙壁四周挂满了各种手工制作画。
覃英湘深知,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把履职放在首要位置。她说自己上课时很严肃,下课时很活跃。在这里学画的小孩,不单是要学会画,更要学会怎么和人相处,怎么融入社会。
她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一样的方法引导。有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她对孩子的要求是每天来的时候和老师打招呼,回去的时候和老师说再见。一个月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可以和班上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了。
覃英湘在教学生们画画的时候,要求他们不许修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她认为,每一笔都是经过思考画出来的,都是有理由的,这样能养成学生们做事有把握、一气呵成。如果觉得画得不理想,或者有一笔失误,可以想办法把那一笔变成另外一个图案。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们不拘泥一格,思路更加开阔。
创新才能让工作更有生命力。覃英湘在长期的培训教学中,针对少儿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培训教学方法,她主张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绘世界、用心感悟艺术,重视文化与情感的赋予,尊重儿童心智水平,启蒙孩子关注自身的感受,培养少儿的自信。她说,少儿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美术培训教学中,她非常尊重孩子,主动当孩子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凃鸦的过程中享受美的熏陶。
覃英湘在培训教学的同时,不断深入生活,进行美术创作,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她参加挖掘抢救的民间艺术“邵阳布袋戏”“宝庆竹刻”“滩头年画”“花瑶挑花”“邵阳蓝印花布”等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是觉得孩子们需要我的指导,孩子们的进步是我最大的骄傲!”从覃英湘的身上,能看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执著与坚守,她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地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做着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