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历经百余年文化积累与传承,现已跨入全国图书馆的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一级图书馆”“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截至2014年底,全馆在编员工269人,馆藏总量6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46万余册,可供读者使用的数字资源总量共260.8TB,近50个学科(领域)文献达到或接近研究级水平,被誉为“楚天智海”。
本着“读者第一,服务为本”的原则,湖北省图书馆坚持全年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开放80小时,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课题检索、公益讲座、文献传递、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等服务,打造和培育“长江讲坛”“童之趣少儿读书节”“跨系统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魅力文化
益展览”等服务品牌。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沙湖南侧,占地100.5亩,馆舍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设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新馆于2008年10月奠基,2012年12月对外开放。
馆内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盲文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是一个融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图书馆。馆内还配置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基本满足了读者全天候的借阅需求。
(本版由湖北省图书馆宣传策划部策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