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艺彩山东·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以奖代补,并不是发钱了事
文化惠民不应流于形式
图片新闻
桓台启动文化惠民百场送戏下乡活动
潍坊尼山书院举办风筝知识讲座
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让艺术与田野“温暖地遇见”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乡贤创作《好媳妇李翠香》
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王松松  张  峰

    “当我听到李翠香的事迹以后,我几乎一夜都没有睡觉,第二天早晨我就开始写这个剧本。我要把这个好媳妇的事迹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学习她。”4月8日下午,在汶上县郭楼镇西李庄村,62岁的崔明启老人拿着刚刚写好的剧本,难抑内心的激动。

    提起李翠香,邻里无不竖起大拇指,“婆婆下肢瘫痪、丈夫高空坠落造成脊柱和两条腿粉碎性骨折、公公癌症晚期,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她没有放弃,每天为婆婆洗脸梳头、给公公吃药打针,搀着丈夫锻炼。”2014年,李翠香获得“感动济宁”十佳人物和“孔孟故里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翠香就是传承这个美德的先进典型,我们就是要用老百姓喜欢的形式宣传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谈到创作剧本的初衷,崔明启老人精神振奋。

    崔明启是郭楼镇西李庄村德高望重的老乡贤,退休后的他志愿担当起村里的治安调解员,并在闲暇之余创造了《白英点泉》、《平阳公主》等多个剧本。崔明启创作的《好媳妇李翠香》共分8场,4万多字,从李翠香与丈夫结婚,到侍候瘫痪的婆婆,变卖戒指、嫁妆救治丈夫,再到跪在父母面前借钱为公公看病,最后到社会对她的救助,剧本情节跌宕起伏,感人泪下。

    “我们在县梆子剧团找了两位专业老师,帮助修改剧本,接下来《好媳妇李翠香》将排演出来并送到各个村,让全镇的人都看看李翠香的故事。”在郭楼镇宣传委员刘辉看来,用身边真人真事进行孝义文化教育更容易被百姓接受,也更有意义。

    “农村亟须优秀文化引领,让农民直接学习核心价值观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样明显,宣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汶上县文广新局局长张会学表示,《好媳妇李翠香》将会在全县巡演,“我们也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更多作家创作出接地气、贴近基层的文艺作品,鼓励他们讲好百姓身边的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