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洁
在市场领域,现场娱乐运营商北京歌华莱恩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华莱恩”)呼风唤雨,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引人瞩目;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独树一帜;在文化产业平台服务上,歌华大厦成为首都文创产业的地标性建筑,以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文化保税园(以下简称“天竺文化保税园”)等诸多产业服务平台正谋求与产业共同腾飞的机遇。高规格、大体量、前卫而创新的产业远见,这些都是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歌华集团”)的关键词。
歌华集团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记者近日专访了歌华集团总经理李丹阳。
设计业的“知识产权法庭”
见到李丹阳时,他正在跟人谈设计平台上的合作。“众创时代的重要一点是对创造力的保护。大家知道‘北京国际设计周’是国家级的创意设计推进平台,我们正打算更进一步,推出一个设计业的‘知识产权法庭’。”李丹阳思路清晰,开宗明义。
作为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歌华集团承办的一个国家级平台,至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已成功举办5届,已在国际A类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去年该平台设计交易签约、设计贸易洽商和达成意向合作项目34项,展会、专题站点、论坛、讲座等相关活动360多项。来自30多个国家的设计师及设计机构代表参与活动。据统计,北京国际设计周直接带动的签约与意向合作达102亿元,带动首都文化旅游收入、拉动各个商圈及各类设计消费活动而形成的设计消费额约为5亿元。
李丹阳说,他们在历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跟国际设计师交流时,对方有很多“被盗版”的顾虑,为此,他们首先想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设立一个类似“设计知识产权工作小组”的组织,还想争取法院系统支持设立“设计知识产权法庭”,整合高水平的律师事务所为设计师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加上歌华大厦创投平台的定位,为设计产权从诞生到运营、产业化,提供各种服务。“我们过去已做过技术上的准备。如保护软件‘设计盾’,从设计师原创开始就保留版权原创痕迹。”
今年开始,歌华大厦将拨出2000平方米免费给中国设计师进驻,对设计师提供一对一孵化及投融资服务。
歌华集团另一个“前沿”——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板块,今年实现签约项目36个,签约总额138.45亿元,比上届增长32%;今年共有275家中外展商注册参加招商展会,国际展商占半数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项目创投环节吸引了455个项目报名,项目数比去年增长超过100%。
在这些平台背后,体现的是歌华集团的文化定位和顶层设计。李丹阳介绍,这是集团成立之初就有的发展规划和坚定理念,这么多年下来做了些“微调”,而前进道路只会更明确。
歌华集团的“顶层设计”
李丹阳并不忌讳“自卖自夸”:“歌华集团目前发展的格局,是早在1997年成立时就基本规划好的。我是在2001年才进入这个企业。它让人尊敬的地方是,并没有因外界热潮涌动而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据介绍,歌华集团董事长王建琪很早就确定了“文化服务供应商”的集团定位,明确要解决几个重大关系:首先明确大型国有文化集团的“发力点”,那就是立足于以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要成为某个行业性的企业集团;其次兼顾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除了支持各种文化纯公益活动,“为产业服务”的平台本身就有社会和公益属性;最后是将歌华集团业务框架设定为3个中心,即文化、科技、传播中心。这是他们从产业链支撑角度做的结构设计。
“1997年文化产业尚不活跃,当时这种定位是前瞻性的,接下来我们用了10多年时间进行服务框架的调整和完备。”李丹阳说,当时他们也是国有集团改革实验的重要标本,发展规划的设立,跟企业家的眼光、政府的产业远见和支持都是有关系的。10多年间,歌华集团只对3个中心平台定位作了“微调”。
中华世纪坛是歌华集团于2000年建设完成的北京重要文化设施。10多年来,中华世纪坛一直围绕着推动首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运作;歌华大厦则定位为文化投融资中心,目前重点孵化方向为创意设计产业。据悉,已有60多家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歌华大厦,其中包括创意设计公司、文化内容企业、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等;第三个中心平台则是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为主的贸易中心。
当然,这个定位的过程也必然面临困扰和诱惑。李丹阳说,歌华大厦刚建立时,内部不少同事受到“地产”思路的影响,在要不要把物业卖掉的问题上展开过激烈讨论。后来集团决策层坚定要做创意产业孵化及服务大厦。
“因为在北二环黄金地段,一些财大气粗的工矿、商贸企业、上市公司提出入驻,我们都没有同意,而是以比较低的房租服务文化企业。”李丹阳说,“我们步子走得较慢,但也走得较稳。目前我们的运营能力、品牌塑造、人才队伍等,都达到了经受锻炼、可以发力的阶段了。”
“文化口岸”的未来张力
2012年3月,由歌华集团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的天竺文化保税园奠基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保税园。
2013年11月,由歌华集团和苏富比集团联合主办的“苏富比北京艺术周”举行了一系列拍卖、展览、私人洽购展、专家讲座与艺术论坛,其中拍卖环节的总成交额达2.27亿元,成交率79%,保税拍品成交额达9687.8万元,成交率89%。拍卖的130余件现当代中国艺术作品中有9件拍品由天竺文化保税园提供保税服务。这是北京综合性文化保税的首次实验,标志着天竺文化保税园开始业务运营。在2014年6月举办的“苏富比北京2014年春季拍卖暨私人洽购展”上,保税拍品的比例达到了50%,实现了贸易便利化及低成本运营的目标,形成了天竺文化保税园艺术品贸易服务商业模式。
拍卖之外,天竺文化保税园还为英国古董商北京展售、意大利文艺复兴复制艺术品展售、西班牙艺术展等项目提供了保税仓储服务,为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文物博览会、中华世纪坛、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和展会提供了全程保税服务,开创了利用保税区进行会展服务的先例。
2014年8月,天竺文化保税园宝石、艺术品、影视、设计四大贸易中心启动运营。2015年7月,宝石贸易中心将举办国内首个保税宝石看矿权投标交易活动,即宝玉石行业的“公盘”交易。天竺文化保税园是将文化贸易嫁接到保税区上,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商品免证、免税、保税”和“出口商品进区及区内生产退税”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商品低成本、高效率流转、流通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目前已具保税、仓储、综合服务等功能。
2012年,文化部正式授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根据规划,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规划用地235.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0亿元。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具体规划,明确了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产品展览展示及仓储物流中心、国际文化商品交易服务中心等几个板块。在这里,除了为文化企业创意、制作、仓储、物流、展示、交易提供产业链条式的服务,基地还将在文化、财税、金融、商务、海关等领域的行政审批和监管服务方面先行改革,目标是建设成为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与合作格局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综合型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和国际口岸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
李丹阳说,一如歌华集团“文化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在这些大型公共服务基地和平台的建设运营方向上,歌华集团一早就明确了不能直接“上阵”做生意,更不能把“保税园”变成自己的垄断性资源,而是要发挥入驻基地的产品企业、研发企业、贸易企业、服务流通企业、金融企业等作用,共同把园区办好。“别人不愿意做和做不了的,我们才去做,别人发展了,我们也就发展了。”
他举例说,“文化保税园”下设的“文物保护中心”,市场反映出来的需求很大,但它将近4亿元的巨大前期投入,每年高达3千万元的运行维护费用,决定了一般企业做不了。“我们服务虽然有收费,但前期硬性投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收回的。”李丹阳说,但这又是文物艺术品进出境、文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重大技术装备与服务平台,对于文化艺术品的鉴定、检测、修复和打通文物艺术品与金融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征信体系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一般企业做不了的事”,是他们投建的“文化贸易信息中心”。投入高达2亿元,主要进行软件研发,建立与海关关务管理系统、税务监管系统等行政机构衔接的信息平台。“我们正在信息中心内筹建‘离岸数据中心’,相当于一个处于可安全监管下的‘信息自由港’。”李丹阳说,这个“离岸数据中心”未来将为入驻园区的国内外文化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国际互联互通服务。文化外贸企业关心的焦点之一“金融服务中心”,致力于融资及外贸便利化的金融创新体系,不久就会成立。“‘文化口岸’的机制创新会在两方面呈现,一是现行政策、制度的改革,这个过程会慢一些;二是对现有政策规则的创造性利用、现有流程的再造。”李丹阳说。
而对于选择在天竺保税园内先上线运营宝石、艺术品、影视、设计这4个行业的贸易服务平台,李丹阳说,这是考虑了北京市的资源优势,这几个行业北京市场基础好、集聚程度高、国际影响力大。“这几个行业门类依然是平台定位。吸引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一个产业链的格局。歌华集团提供的就是金融、信息、法律、会计、报关、物流、税收等配套服务。”未来他们还要做其他门类的文化贸易支持平台。
“倒逼”子公司转型
在歌华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中,歌华莱恩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华莱恩”)算是“最另类”的一家,因为李丹阳评价“它是商业色彩最浓厚的”。像歌华莱恩这样的具有“市场冲杀能力”的专业子公司还包括歌华设计、歌华体育展示公司等。
“自己做项目,其实在我们内部也是比较敏感的,我们集团并不太主张他们的发展方向。国有文化资本进入的领域要跟社会资本有所区分,何况演出市场已经是‘血海’。”
歌华莱恩是中外合资体制,它的商业化运作对歌华集团来说,也能积累行业资源和专业服务能力。但他们更希望歌华莱恩从“弄个国际明星搞演唱会”的路子,转向现场娱乐服务供应商的重点上,比如演艺经纪、项目创意策划、品牌整合、项目创投、票务系统、报关物流系统等。“外国股东方明白我们的战略意图,虽然挺重视我们的意见,但在公司理念上还有一定差异。可能直接的市场诱惑也确实大了些。”李丹阳笑言。
“倒逼”歌华莱恩转型,对歌华集团来说,既是考虑演出市场本身的“红海”状态、考虑经营风险,也是他们对于文化产业未来的预判。“国有资本投向哪个文化领域?北京市领导看得很清晰,一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型公司,二是涉及文化安全、文化民生的渠道型公司。在文化市场日渐活跃,而相关要素资源、服务配套设施尚不太齐全的当下,我们‘文化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应该会有更大空间,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给予的更大机遇。”李丹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