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悦 赏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 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上海粉画三十年
在意和不经意间
尚食图
体验与探索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意和不经意间

    茶吧(国画) 贺惊涛

    贺惊涛

    古人说读书行路,出门交游,不是郊区游玩儿,而是出门交流的意思,可见古人很看重交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除了交流,画画这事儿也是一项很个体的工作。个人学习能力和观念的形成很重要。

    多年来,我在传统绘画与当下生活中游走。我静静地看,默默地想,不停地画,体会着生命中的平淡和欢愉,用笔墨诉说着生活的只言片语。回想自幼学画的经历,又像一条古人赶考的长路,每处驿站也是学途的起点。跟以往比,自己近来的作品显得有些“得意忘形”了。“忘形”并非排斥形,而是更加关照和完善真实的本性。有形、无形又是对“形”的执着,只有忘形才能不为“形”所累,像佛家说的放下“我执”,才有可能对“形”有所超越,才能更好地关照心性,画出更动人的画儿来。

    传统画法有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里“无法”就是忘法,忘法又非排斥技法,而是使技法纯熟到忘却。有法、无法也是对技法的执着,只有放下、忘法,才能不为法所缚,超越技法,达到那种如入无人之境的自由……我追随着这种自由。

    古代墨客把绘画当墨戏,自娱自乐,心淡若无。那“忘我”又非排斥思考。佛说一念都是我执的开始,况且是思考。所以,画画时,我们主张把此类思考放在画外,去修“画外功”;主张“提笔忘机”,又“不昧心性”,即“信笔取之不滞于思”。我们要修的就是这种“自觉”。正如《南田论画》中所说:“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何时用意,乃为写意。”

    画画这事儿很好玩,能不能画好,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在画外。比如说观念,需要参禅般的感念,也需要比较哲辩的理念做平衡,但更需要加点儿曾被指腐朽的玄学思维。就像一句经文“那非思又不可言说的”妙境,在意和不经意间,会是一种祥和的幸福感,关照着一颗智慧的欢喜心和一种比较曼妙的感觉,在艺术和信仰的意境中生发开来。世间多少变化都在这不经意间演化,也许画画恰好需要这种不经意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