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悦 赏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 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上海粉画三十年
在意和不经意间
尚食图
体验与探索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验与探索
——读乔宜男的画

    花季(国画) 乔宜男

    张晓凌

    乔宜男在北方,却画出了江南的细腻风情,他的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视觉语言的独特性。中国传统工笔画是勾勒造型、纯色平涂的视觉方式,具有传统而典雅的美感与趣味。但在20世纪西画经验的不断冲击下,工笔画的发展开始背离古典的经验、感受。其中,有一类画家,通过渗透光影的色彩来改造传统,实现了工笔画在20世纪末期的飞跃式发展。但这些画家,造型的感觉却未脱离古典,如果把他们画面中的色彩剥离出去,其画仍然停留于传统范畴,并没有在造型的观物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新的语言方式。值得高兴的是,乔宜男的画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探索的方向。

    他的画面给人最大的感觉是“重复性”,相似的造型通过版画式的叠展,芦苇、残荷伸展成一种极端平面化的视觉形象,点缀一些形象也大致相似的鸟禽,别有一番冲击力。比如他画的《初日》,几乎覆盖全画的芦苇丛中,几只昂首的雁鸟朝一个方向展望。画中物象被处理得略似版画,相近形态相互重叠并进而展开。雷同但却有组合,没有单调的感觉,确实有些巧妙之处。应该说,他的画面繁密而单纯,重复却并不机械,从而创造出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叙述方式,为今日中国工笔画坛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语言,堪称难得。

    他的画面在质地上透出一种现代性,一种构成感的语言组合。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否也精通设计,竟然能够如此娴熟地通过形式构成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并进而获得语意上的全新表述。在乔宜男画面中,新的视觉感受不仅仅表现为上述形式上的构成感,还体现在他渍水运墨的语言表达上。他的画面工细之中兼带写意之灵动,游离传统技法深入细抠的局限,用水墨的书性韵味丰富画面,并藉此打破前人不变的最终效果,获得了一种别样的体验,对丰富我们的审美习惯颇具价值。

    乔宜男的画面在语言层面上获得突破,而且在最终效果上具备一种现代性——现代人生活态度的某种观念表达。它具备现代艺术通常所表现出的图式感。尤其是他画的水鱼,四五条悬空于画面中,以几何化的平面方式组合,构成独具魅力的视觉趣味。其中,细节的描述是精细而到位的,而整体形感却重复排列出一种机械,但却轻盈的梦幻感——饱含现代生活感受的某种倾诉性,极具视觉张力。无论一花一叶,抑或一鸟一禽,在他的笔下都重叠构成一种平面化的、超越性的诗意,仿佛是自然属性与工业属性共同作用下的人的梦境。其情其境,足以使人驻足凝思,为之感怀不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