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17亿元、工业增加值755.6亿元、税收收入269亿元——湖北武汉经济开发区2014年交出的这份“经济成绩单”,使其成为近几年武汉市实施工业倍增的最强引擎;汤湖戏院、汤湖美术馆、汤湖图书馆——这三大功能场馆组成的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在2015年春天正式开放,则成为武汉经济开发区在经济高速发展之路上培育出的“文化繁花”。
名字听起来并不时髦的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什么被称为“最美文化中心”?为何武汉经济开发区能拿出黄金地块规划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全国首个集戏院、美术馆、图书馆于一身的公共文化景观,它有哪些“汉派特色”?
富饶的经济土壤之上,让文化普惠民众
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开发区汤湖公园以南、兴华路以东的临湖半岛,与传统的工人文化宫不同,该中心三面临湖,与汤湖公园打通,全开放式空间,戏院、美术馆、图书馆三座建筑构成中心的主体。整个中心呈园林式风格,绿化占六成,与汤湖公园美丽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这个堪称全国最美的文化活动中心地处开发区中部,周边为工业区,距最近的居民区万家湖社区(正东方位)仅1.3公里,距西北方位的滨湖社区1.6公里。在这个“两公里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圈”内,老百姓不必受舟车劳顿之苦,也不必有花钱买票之忧,就能品味精彩纷呈的戏曲、流派各异的画墨和浓郁雅致的书香,欣赏绿草如茵的园林、古色古香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普惠性和公益性,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文化需求。
3月16日开幕的“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是汤湖美术馆的开馆之展,也意味着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展共展出湖北20位国画家的100幅新作,涵盖人物、山水和花鸟,创作题材各异,表现手法多样,饱含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折射出湖北中国画的传承创新进取精神,是湖北中国画创作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堪称一场“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之后,4月3日,汤湖戏院上演了一场“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拉开了汤湖戏院开幕演出季暨首届汤湖戏曲节的大幕。首届汤湖戏曲节历时两个月,至6月26日结束,演出内容除了涵盖楚剧、京剧、汉剧等本地经典戏种的《家和万事兴》、《百日缘》、《葛麻》、《打金枝》、《送香茶》等十多台节目之外,还有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苏州昆剧院的代表作。以汤湖戏院为阵地、与戏曲节同步进行的文化活动还有汤湖戏剧节和儿童嘉年华,稍晚些启动的则是欢乐“五一”狂欢节和汤湖国际音乐节。
接着,4月12日,汤湖图书馆正式开馆,推出名家讲座、经典诵读、3D打印创意工坊等多个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7000多位市民参与。当日,武汉图书馆2015年读书月系列活动也宣告启幕,4月读书月期间,作为武汉图书馆的分馆,汤湖图书馆内将陆续推出名家讲座、展览、读书会、读者培训等系列活动。从试运营到正式开馆的两个多月里,这个拥有大规模生态湖景绿地的“武汉最美图书馆”已有5000人办理借阅证,每周末接待读者近4000人,成为武汉经济开发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补沌口公共文化服务空白,
满足辐射区市民文化需求
在国内当前地产开发热潮中,武汉经济开发区为何选择在临湖的黄金地块上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而非高楼大厦?一方面是因为开发区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2014年的税收收入大致与宜昌市和襄阳市全市水平相当,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7亿元、工业投资413.3亿元,为今后发展蓄足了后劲;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发区决策者对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充分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11年12月,朱毅就任武汉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次年11月,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动工兴建。“近年来,武汉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致力打造‘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大学之城),提高武汉市民及开发区职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是时代所需,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大餐对提升武汉经济开发区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说。
据了解,开发区内企业达1600家,其中规模以上200多家,产业工人18万左右,区内常住人口20万以上。“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和文化服务却‘跛了腿’,沌口片区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一度是个空白。”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刘征霞说。为此,区政府投资1.5亿元在最好的地块上建起文化场馆,不仅对开发区内的产业工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还可辐射汉阳、汉南、蔡甸乃至全市市民。
以美术馆为例——武汉目前有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两大公立美术场馆,分列武昌、汉口,新建成的汤湖美术馆则可辐射汉阳,填补了沌口片区公共文化场所的缺失,实现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均有美术馆。以戏院为例——目前武昌有湖北剧院,汉口有武汉剧院和中南剧场,汉阳有琴台大剧院,汤湖戏院则满足了沌口及周边辐射区市民在家门口看戏的需求。
“最美的文化活动中心采用了最活的管理方式。”刘征霞说,区政府花钱买服务,戏院、美术馆、图书馆分别由开发区委托给武汉市演出公司、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武汉市图书馆管理。
作为开发区内唯一的公共文化演出场所,汤湖戏院集中体现了开发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仿古式两层结构的戏楼建筑为载体,挖掘早年汉口作为“戏码头”的资源,保护传承传统戏曲,振兴戏曲文化,重振“戏码头”荣光。
据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王斌介绍,戏院主要功能为经营戏曲、儿童剧、话剧、综艺等演出活动,为武汉经济开发区各大企业职工及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艺术演出。“2015年全年将演出150场,以公益性为主,1/3为戏曲,对开发区65岁以上有戏曲爱好的老年人免费;1/3是服务于年轻人的时尚话剧和综艺节目,也包括杂技、歌舞等;另外1/3针对少年儿童,演出儿童剧。”
“汤湖图书馆作为武汉图书馆分馆,秉承公益性、基础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讲座展览、数字资源及阅读推广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致力于成为武汉经济开发区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终身学习场所和文化休闲空间。”图书馆负责人鄢静慧说。据介绍,目前汤湖图书馆藏书8万册,期刊报纸达300种,办证、借书、还书全自助,并与武汉市其他13家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此外,还针对开发区六大产业设置了专题书目阅览区,为开发区外企人员提供了外文书刊阅览室,为3至16岁的孩子设置了全市图书馆独有的少儿区,并定期开展少儿创意活动。
美术馆负责人、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心耀表示,今后汤湖美术馆将打造成面向武汉、湖北甚至全国的有影响、有文化品位的专业美术馆,向市民免费开放,每年预计举办15至20场展览,涵盖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并为市民提供公益讲座,提高民众的艺术鉴赏力,下一步还准备举办国际性的邀请展。
推进产城一体化战略,经济重镇浇灌文化之花
位于武汉市西南、长江以北的武汉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4次托管扩容,目前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0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工委、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
据资料显示,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宏观经济政策总体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武汉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17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13.5%——这两项指标占武汉市比重均超过1/4,是近几年武汉市实施工业倍增的最强引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为主导,以食品饮料、新材料及其他产业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了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卫星产业、工业机器人、智慧城市、文化体育、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多点支撑,是武汉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朱毅说,按照“从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向复合型多功能、产城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城发展”的理念,开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弥补城市功能的不足。“此次兴建的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就是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成果,填补了开发区的功能空白。”
随着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和正式使用,开发区的文化服务功能逐渐凸显,从3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至今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心共接待读者、观众、参观游客等近7万人次,人气不断上升。
可以说,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是武汉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战略中最妙的一步棋,但并非唯一。近年来,开发区共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华中智谷、书报亭、国际教育园区等一批功能全、档次高、有影响的文化项目,为开发区企业员工及外籍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朱毅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区域文化项目建设力度,把开发区文化、教育、卫生及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好,使开发区彻底告别‘工业孤岛’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真正适宜人们居住的新型区域。
沌口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汤湖公园以南、兴华路以东的临湖半岛,占地7.36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60%,2012年11月动工兴建,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内第一座融入自然生态园林,集戏院、美术馆、图书馆三大功能场馆于一身的公共文化休闲场所,最近荣获武汉市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黄鹤杯”。
开发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公室是开发区管委会工会下设管理单位,负责中心的运营、协调和管理工作,对三大场馆采取了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管理,利用武汉市图书馆、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武汉市演出公司的资源优势,结合开发区产业职工的文化需求,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充分满足开发区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汤湖戏院
建筑面积3647平方米,仿古式两层结构,室内顶棚和墙面均为人工手绘的古画彩绘,风格古色古香。进门展厅有两吨重的大型木雕“弥勒佛”笑脸迎客,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墙壁上点缀着生、旦、净、末、丑的巨大脸谱,走廊上一字排开十八般兵器,四大武将分列两边,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院可同时容纳观众500余人,是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现代化表演场所。舞台口高6.5米、宽13米、台深16.5米,两侧配置LED屏幕,舞台内装有各类布景、幕布吊杆和国内一流的灯光照明设备及意大利声学音响设备,拥有英国自动化控制设备调速,定位系统可根据演出需要随时装卸并扩大舞台演出面积,音响硬件设施国际一流,配备专业人员操控。
汤湖图书馆
位于文化中心最南端,建筑面积4375平方米,采用全开放式设计理念,全景式落地玻璃让整个图书馆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馆内是全开架自助化的阅读环境,有各类阅览坐席约500个,其中计算机阅览坐席55个,馆外的草坪亭台中设有多个读书卡座。
按照功能分区,图书馆分为开架借阅区、报刊阅览区、外文阅览区、少儿借阅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创新空间、读者沙龙研讨区、24小时自助借阅区、报告厅等多个区域,与武汉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了文献资源通借通还。
汤湖美术馆
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展馆分为综合馆、陈列馆、当代艺术馆,馆内设有报告厅、咖啡厅、书吧等,空间宽敞、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简洁典雅与现代风格相统一,并与园区绿化美景相映成趣,融为一体,是书画家和艺术爱好者观摩、交流、创作的平台,成为广大市民和产业工人共享的艺术空间。
本版撰文:程丽仙 刘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