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痛哭国真
马启智诗词选
运河钩沉话沧州
梦的追寻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河钩沉话沧州
——读李学通《运河与城市》随想

    《运河与城市》  李学通 著

    闫国瑞

    如我者,多少读过几本书,走过一段路,未必算孤陋寡闻了吧?特别是身为水利部工作人员,对家乡的河流该是如数家珍吧?可是,捧着李学通先生的《运河与城市》,突然感觉自己对沧州竟如此陌生,这般肤浅。多年来,我在外地人面前以沧人自诩,侃侃而谈说沧州,吹沧州的杂技和武术,今天方知“瞎子摸象”,对沧州实在是知之甚少!

    《运河与城市》以其丰富翔实、博大深广,梳理了沧州的变迁历史,记述沧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情。在这片“春秋而下,地无常主;秦汉以来,称无定名”的土地上,伴着历史的刀光剑影,王朝更替……一座州城迁来移去,最终定位在大运河边,成为京南鲁北水陆要津,并跻身于北京、天津等十八座大运河历史名城之列。名城有名,声名远播。名自何处?许多人心目中那也是林冲发配的“远恶军州”,一片阴郁的野猪林,一座风+雪山神庙。《水浒传》成就沧州的偌大名声,却也让人误读出沧州的蛮荒僻远、古旧破败。

    沧州需要正名,需要有这样一本书,转变那植根于人心、先入为主的印象。

    把渤海、运河、沧州放在历史坐标上审视,沧州,作为春秋间齐国弃地,盛唐时的著名港城,明代迁都北京时的漕运兴沧,为沧州带来了多少繁荣?然而有海无港桎梏了腾飞的翅膀,近两百年天津步步抬升,而沧州一降再降最终成了散州。同样濒临渤海,同属长芦盐区,两千年前的渤海雄郡地散名消,渤海郡太守龚遂单车至府,剑犊之化……成了美丽的神话。能把沧州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讲到如此清晰,充满真知灼见者,实在难得!

    读《运河与城市》时有一种冲动,很想沿李学通先生的脚步,去看看书中谈及的地方。好找吗?如朗吟楼、渡帆楼、闻远楼、清风楼……只怕踪迹难寻了;课绿山庄、佟家花园也只怕庄不再,园不再,花不再,人不再,岁月沧桑,风过无痕,剩下的只有传说。文庙怎么会盖在城外?上百吨铁钱怎么会化成铁蛋遗弃沧州旧城?阴森猛险的野猪林,说来却是北宋的“国防林”。

    《运河与城市》不要说成书,单讲搜集资料就是个大工程,费老鼻子劲了。

    学问是真东西,而历史未必真实。李学通先生讲了龚遂,讲了黄霸,讲了铁钱库,讲了幞头城,都不是人云亦云,他有自己的观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运河与城市》让学者刮目相看,让读者耳目一新。

    龚遂黄霸,史称龚黄。晚唐诗人徐寅有:“晋楚忙忙起战尘,龚黄门外有高人。一畦云薤三株竹,席上先生未是贫。”龚遂,中国史书两千年第一循吏,亲民恤贫,治郡有方,在渤海郡太守任上知名显世,沧州历次修志龚遂的政绩都排第一位。李学通先生推论龚遂是好官,但政绩掺了水分。与之齐名的黄霸更差劲,玩的都是花架子。黄霸放外任做得风生水起,汉宣帝把他升为丞相,调京城戏法变漏,穿帮了。屋顶落群褐马鸡,黄霸问是不是凤凰?众人猜到了黄霸心思,明知褐马鸡,假装不知道。黄霸说是吉祥之兆,该给皇帝上奏章。

    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谈何容易?

    学问做到深处,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的语言表述,一段评语可能让作者纠结数日甚至是数月。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怎样才能说得明白,怎样让人容易接受,却是有点难了。感谢李学通先生锲而不舍、笔耕不辍。他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搜寻,在蒿草丛生的运河两岸奔走,追寻着渐行渐远的船帮漕运,想象着当年运河码头的市井繁华。大运河“穿州越境,帆影桨声,给沧州流来多少繁华,几许生机!运河有情,浮舟送渡,世代传承,孕育出这一方人物‘镖不喊沧州’的硬气;地浪天涛,厚德载物,与世长存,繁华了运河两岸的城市乡村。”这字字珠玑、力透纸背的语言,我只有两个字:钦佩!

    《运河与城市》丰富了我的知识。我知道北魏高欢,知道他精谋善断,裂魏东西,也知道高欢有个变态儿子叫高洋以杀人为乐,连老子的女人都不放过,却不知高欢对沧州盐业的一份贡献,他用海水煮出的钱财,养兵征战,一千四百八十四家盐灶既煮出高姓的北齐,也煮出了高家子孙的荒淫暴虐。

    我知道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却不知杨坚公报私仇“废沧州”,毁灭沧州盐业的损招儿,剥夺了百姓的一线生路。窦建德在这儿揭竿而起,让大隋王朝像兔子尾巴一样短命。

    我知道中国有许多书院,如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还有保定莲池书院……却不知沧州还有过大名鼎鼎的天门书院和渤海书院。

    我知道沧州有许多回民,却不知沧州清真北大寺华北驰名,当年陕甘内蒙等地回民青年都来这儿学习“穿衣、挂幛”(学员毕业典礼,取得阿訇资格)。

    我知道北洋新军,对小站练兵耳熟能详,却不知青县马厂兵营乃新军龙兴之地,更不知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再造共和的号角在马厂兵营吹响。

    一条河,一座城,一本书,一个人。《运河与城市》告诉我们一个地灵人杰的沧州,物华天宝的沧州,如同和氏璧一样需要慧眼识宝的沧州。它是沧州的文化名片,当你想向人介绍沧州时,读读这本书吧!当你想让人了解沧州时,送他这本书吧!《运河与城市》的出版,让沧州人多了谈资,多了底气。

    钩沉历史,回眸运河,置身沧州,展望大海,星汉灿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