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6亿人
根据速途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移动电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蜻蜓FM以16713万次的累计下载量位列第一,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下载量为13606万次,喜马拉雅听书以12290万次排在第三位,国外品牌TuneIn Radio排在第四位,累计下载量为6240万次。
从《报告》来看,国内的移动电台APP下载量呈现出明显的“三梯队”格局,蜻蜓FM、考拉FM电台、喜马拉雅听书下载量过亿次,为第一梯队;TuneIn Radio、豆瓣FM、多听FM、荔枝FM累计下载量过5000万次,为第二梯队;凤凰FM、优听电台、尚听FM、酷FM则处于第三梯队,下载量不足5000万次。市场竞争依然激烈,蜻蜓FM市场占比超过1/5,达23.2%;考拉FM电台占比16.1%,喜马拉雅听书占比14.5%,3家共同占比达到53.8%,超过整个市场的一半。据了解,国内移动电台市场目前拥有约2.6亿的用户规模,渗透率达到了47%。随着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发展,移动网络电台未来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移动电台用户中,20岁至29岁人群占比达到了53%,超过全部用户的一半;30岁至39岁的用户占比达34%;性别分布中,男性占比86%,女性占比仅为14%,男性仍然是移动电台的主力军。
(来源:《北京日报》)
观点
文化产业忌“突击”
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南省某国家级贫困县耗时近两年,耗资1.3亿元修建了一个“牌坊群”。本以为凭借于此,文化产业就会风生水起,旅游收入也会财源滚滚,现实却是:不但游人寥落,连当地群众也嫌过于“阴森”而不愿去。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增加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前提必须要符合文化规律,尊重市场规则。亿元投入不可谓不高,但如果不能真正挖掘其文化内涵,也无法吸引群众,这样的文化产业也不过是打着“文化”的幌子。文化不是一日之功,底蕴不是突击成型,依靠大兴土木,搞复古建筑,题楹联字画,不是真正的文化。搞文化先得有文化,搞产业先得懂产业。一些地方将文化产业当成匡扶经济的万金油、百宝箱,“文化产业”泛滥成灾。在这些地方,文化成了一块面团,任由各方力量揉捏,最后反倒沦为各种没有文化的闹剧。
(来源:《人民日报》)
让文化产业驱动轮转起来
目前,文化产业日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突出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二,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设计、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了信息化时代的新业态,必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第三,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增速在全球领先,文化服务贸易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第四,中西部地区若能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与相关产业融合的优势,创造新型文化融合发展业态,必将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五,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好文化产业这一新的增长点,对于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让文化产业驱动轮转起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应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好服务,搭建文化服务平台,为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竞争环境、创新环境、消费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
地方
甘肃临夏州全力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大发展
近年来,甘肃临夏州立足自身实际,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民族地区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呈现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局面: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持续稳定增长,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03亿元,占GDP的2.12%,增速达25.58%;今年一季度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占GDP的2.5%,增速达38%。
临夏州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储备论证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黄河三峡文化产业园、广河齐家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九大类85个分项目,总投资182.98亿元。借助兰洽会、文博会等节会平台,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去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9个,合同金额达78.73亿元。全州累计投资近10亿元,建成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三期馆、桦林地质公园、州博物馆等多个项目。
(来源:《甘肃日报》)
青海省湟中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依托塔尔寺“艺术三绝”及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大力发展以农民画、堆绣、镶丝、泥塑、木雕、壁画、藏毯、银铜器为主的“八瓣莲花”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基地连农户、基地带农户”方式,湟中县目前已建成文化产业生产基地21个,加工点300个,省内外联建销售网点500家,为当地1.5万名农民艺人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启了致富路。2014年,湟中县实现特色文化产业产值4.7亿元,销售收入4.4亿元。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宏 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