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原文化·沃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广角
  标题导航
大家都来做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
甲骨文将走入米兰世博会
非遗项目太乙拳走出国门大放异彩
戏曲不能台上振兴台下冷清
豫剧电影《七品知县进道观》开拍
图片新闻
郑州会展中心举办葡萄主题书画展




 中国文化报 >  2015-04-3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都来做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

    徐光春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第3期特别邀请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光春讲述《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的深刻内涵。

    “两脚一踩,秦砖汉瓦;两手一摸,历史文化”。徐光春从《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的思路由来、写作根据以及作品意义切入,用丰富翔实的事例、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谈读书:

    要“学而优则仕”  更要“仕而优则学”

    徐光春说,古语有“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总是强调前半句,而忽视了后半句,很多人做了官以后,不去学习了,社会中学习的氛围淡了,实际上更要注意成功以后不能忘记读书学习,应该牢记“活到老学到老”。

    在电脑、手机等终端上读电子书或者获取信息,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但徐光春认为,现代人唯电子书而读,不读纸质书是错误的观念。纸质书有几千年传统,历经历史风雨,博大精深。电脑和手机的信息,在准确性、内涵性上要比纸质书差很远,且具有功利性,追求点击率。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读书时要把读纸质书放在重要位置。纸质书也不会消亡。

    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面对听众希望他推荐几本书的请求,徐光春又把毛泽东同志的三篇文章推荐给读者朋友,就是过去被称为“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徐光春说,这三篇文章分别讲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做事”,中间的道理事关人生大事。建议大家认真去读,反复读。

    谈著书:

    一心要为河南正名

    谈起当时写作《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的初衷,徐光春说,以前在其他场合也曾简单说过,今天第一次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河南曾经形象不太好,当时社会上流行很多挖苦河南人的小段子。尤其是认为河南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在不少人心目中存在。二是河南留给外界的一些负面印象,直接影响了河南的招商引资,甚至影响了河南人在外的就业、升职。第三个原因则是当时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仅以巩义为例,杜甫故里、北宋皇陵都破败不堪,而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国家5A级景区。“两脚一踩,秦砖汉瓦;两手一摸,历史文化”,徐光春这样形容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他认为,如果不好好开发这些资源,将文化与旅游相互结合,就是“拿着金碗要饭”。

    为了扭转这些不利局面,发展河南的经济,一定要把河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宣传出去,借此重树河南在全国的形象。徐光春通过了解、研究、掌握、提炼,一步步深入发掘河南历史文化的精髓,先后推出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和《文化的力量》三部著作,成为一名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

    谈河南:

    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

    徐光春认为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河南地区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发展史的缩影,河南的历史地位至高至上,他从“发展的根源性”“史实的重大性”“内容的全面性”“影响的深刻性”“延续的长期性”“辐射的广泛性”6个方面充分论证了“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的合理性,总结出“中国历史因黄河冲积形成的中原沃土而发端,因中原的引领而前进,因中原的勃兴而昌盛,因中原的先进而远播,因中原的坚忍而绵延。中原文明的发展轨迹是华夏文明的完美体现,河南历史的壮丽华章是中国历史的精华浓缩”。徐光春从河南历史至高无上的地位、华彩厚重的内容和励志壮行的价值3个方面解读了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徐光春的讲座以其独到的观点、多维的视角、丰富的材料、深邃的思想对“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听众们不仅充分领略了河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强了作为河南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