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佳烜
学术对话、举办讲座、参访古迹……这是保加利亚前副外长、汉学家多布勒夫近来在中国的行程。5月9日,多布勒夫应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协会的邀请来华参加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开启了自己作为学者的首次中国之旅。
5月9日至10日,多布勒夫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心的安排和接待下,前往河南安阳,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羑里城等中国历史文化遗迹。
他让《道德经》
成为保加利亚畅销书
拥有国际公法硕士学位,常年从事国际法、海事法、国际人权法相关工作,参与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和欧盟有关工作,有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办事处以及英国、芬兰、匈牙利等国大使馆的工作经历,33岁即被任命为保加利亚外交部副外长……在多布勒夫颇显华丽的简历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与哲学相关联的痕迹,更别说中国古代哲学了。
多布勒夫说自己与中国古代哲学“缘妙不可言”。一直以来,他都对哲学、数学、量子物理等学科有着特别的兴趣。在瑞典生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一本老子《道德经》的译本,随即对老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道德经》中,他读到了很多似乎与前沿科学相关联的理念,这令他极为震惊。此后,他开始痴迷地收集各种版本的《道德经》,至今,他的收藏量已经达到120余本。
“最令我惊讶的是,每一个译本对《道德经》都有不同的解释。随着年龄、知识和经历的增加,同一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我想,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多布勒夫说。5年前,他开始通过电脑自学繁体中文,并尝试将《道德经》翻译成保加利亚语。
在朋友的支持下,这部因兴趣而诞生的译著得以出版。然而,多布勒夫对它的销量并不乐观,毕竟,保加利亚与中国相距千里,《道德经》更是冷门题材。意外的是,这版图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正在准备再版。“我开始认识到,人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是非常感兴趣的。”他说。
多布勒夫对中国的兴趣并不止于《道德经》,《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是他的最爱,《中庸》、《易经》、《孟子》、《孙子兵法》等也都有涉猎。此外,他还大量阅读外国期刊上有关中国的论文,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也颇为关注。前不久,他还特意购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进行研读。
见证殷商文化的灿烂传奇
1992年和1998年,在保加利亚政府任职的多布勒夫曾先后两次到访中国。然而,作为学者进行的这次访华对他而言,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次行程让我真正有机会与中国人接触、交流,让我了解到了真正的中国。”多布勒夫说。
在河南省文化厅、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多布勒夫此行的第一站锁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安阳拥有商代最早的都城遗址殷墟,更是甲骨文的故乡,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首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落户安阳,安阳市博物馆、图书馆也落成开放,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随着殷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此次参访的第一站,是多布勒夫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在那么早的年代,中国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如此复杂的符号系统,让人难以置信。”他说。
在殷墟,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不仅让多布勒夫感受到殷商文化的灿烂辉煌,也让他为中华文明沉淀着的独特智慧而感慨。“我全然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能够证实那段文明真实存在的文物。”他感慨道。
羑里城的苍翠古柏间,多布勒夫参观了文王庙、演易台、《文王易》碑等景点,认真聆听“画地为牢”“文王演八卦”等传说故事以及讲解员对八卦卦辞的解释。“口耳相传的典故是人类拥有文字之前的无字史书,有些虽然无证可考,但我却愿意相信这些美丽传说。”他在参观结束后对记者说。
在安阳博物馆,多布勒夫参观了正在展出的“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该展览共展出文物近4000件,年代序列完整,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文物。南水北调工程的壮举和大批填补我国考古空白的文物使多布勒夫受到极大震撼。
多布勒夫还在安阳拜访了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继贤等,向他们请教了有关甲骨文的问题。刘继贤现场为他题写了甲骨文书艺一幅,并向他解释了字符的意义,让多布勒夫对甲骨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地参访让哲学具象起来
参访途中,多布勒夫认真、执着的态度令所有人为之触动。只要进入博物馆、遗产地,多布勒夫就立刻进入严谨的“学者状态”,目无他物、如饥似渴地搜索和收集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展台和展品。他时不时紧锁眉头思考,向讲解员等众人提问,直到把所有人都问倒。一路上,他几乎用相机拍下了所有展示说明,就连博物馆门前的模型都不放过。为了抓紧时间,他经常小跑到展台前阅读说明、拍照记录,一边拍照一边说:“这非常重要。”离开安阳时,他的手机内存都已被照片塞满了。
“实地参观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有了全新的思考。”多布勒夫认为,实地参观考察后,以往在书籍和网络上看到的有关《易经》的知识、信息变得更加具象。在多布勒夫看来,《易经》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它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类寻找自己在自然中定位的一种尝试,对后世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模式,乃至西方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科学家产生了极大影响。
多布勒夫说,直到今天,《易经》、《道德经》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前沿的科学研究乃至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