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版:艺苑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江上清风
童志雄




 中国文化报 >  2015-05-1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上清风

    颜真卿  《野杼山癸亭得暮字》行书手札29×19cm×3

    ●童志雄

    我的家乡湖南湘乡,地处湘江中游,风景秀丽、山水相映,民风朴实。自汉代置县已有2000年,是楚南重镇、湘军故里、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湘乡人杰地灵,三国蜀相蒋琬、元代大文豪冯子振、清代曾国藩更是“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创造了“自古无湘不成军”的传奇。

    我记忆中历久弥新的是早春三月跃江而过的清风,吹得堂前春意盎然、春花烂漫,淡然而清雅,沁人心脾,给人一种恬静的力量。

    从上初中起就关注曾国藩的有关文献,关于曾氏的评说很多,但曾国藩“养活一团春意是、撑起两根穷骨头”“好汉打断牙和血吞”的坚毅、果敢、忍韧与我的家教竟是如出一辙,于是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再而不断的学习、仿效,常生“恨古人不见我”之感慨。我办《艺坛》十年,用心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一件好事这份信念和动力,就是来自湖湘文化的传承。

    世间最朴素的是人性的本真,生命与艺术的沟通,不依赖于技法而依赖于生活的心态。创作时要通过心境来建立内在的感受与各种构成来联系,以运动节奏和结构来表现。书法史上《兰亭序》、《祭侄文稿》都充分的表现了这种素养。注重心灵的体验,从情感的藴酿、激发、宣泄的线性变化与其他艺术的运动、节奏、旋律等方面吸收养分,就会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特殊的线条与整体的效果,体现个人情怀与风格。

    一代之气运,有一代之书风,一个人的教养、文化背景、个人心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艺术风格。窃以为艺术家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真诚、自信和才情。真诚是对书法艺术传统的敬畏、热爱、全心身的投入;自信是创新的胆识,才情是成就艺术的高度。坚守某种与自己性情相契的风格,真诚、执着地认定并踏实地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面对纷繁的艺术潮流,平静地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默默耕耘。

    我既喜欢颜书端庄雄浑的正大气象,更钦佩颜鲁公的精神风范。继而沿颜书一脉学苏轼、黄庭坚、米芾、傅山、董其昌、翁同和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在书法中表现了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心态,在书法中体现深厚的学养、表现自己的情感,用全面的艺术才华塑造了自我的士气、个人的意趣。董其昌学识渊博,性情和易,精通禅理,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 ,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翁同和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纵横跌宕、淳厚宽博、力透纸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除学习他们的书法外,苏、黄、米的文人士大夫心态,董、翁的人生际遇,对人到中年的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教养能培养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社会担当能激励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苏轼《赤壁赋》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词句。他对待生命与生活的豁达是何等的超越!人间百技,书法只是其中之一,人生有限,艺海无涯,我将安分止足于自己的那块砚田,不偷懒、不懈怠地从书法、绘画、文学、音乐等方面充实、完善,从从容容做一个笔墨耕夫。愿“江上清风”轻拂在我今后的艺术生活中,不负家风,不负春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