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你见过千名小学生在课间操时间齐跳家乡民族民间舞的盛况吗?
你见过穿着牛仔裤、超短裙的时尚青年男女心甘情愿地拜身着土布、头缠包巾的民间老艺人为师学舞的场景吗?
你见过十几位知名舞蹈家甘为文艺志愿者,连续半个月扎根基层为普通舞蹈工作者授课的事情吗?
这看似不易的一切,中国舞蹈家协会都一一办到了。
为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舞蹈家协会、重庆市文联、重庆市舞蹈家协会、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承办的“走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于2015年5月9日起在重庆酉阳、秀山、彭水等地同时举办,内容包括慰问演出、舞蹈培训、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舞蹈非遗调研等多项活动,成员除了艺术家和青年志愿者,更有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中国舞协副秘书长李甲芹,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杨矿,重庆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毕富纯、副主席苟晓燕、副主席董进波等领导的加入。
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实打实干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走到哪里,就把舞蹈的快乐与美好带到哪里,把艺术的种子与希望送到哪里,更把自己的心与情和当地民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慰问演出“安逸、巴适惨喽!”
5月13日上午,中国文联、中国舞协文艺志愿服务团一行来到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进行慰问演出。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打乱了演出计划,为了保证演出能够继续进行,场地由酉阳桃花源广场临时调整到当地室内篮球场进行。
众艺术家冒雨迅速“转战”篮球场,刚踏进场内,就听见哨声、加油声响成一片,原来这里正在进行酉阳小学生篮球决赛。
这下可把当地的工作人员急坏了,因为“转场”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中午了。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神色镇定,一边安排艺术家们去看台就座,一边安慰工作人员:“你们不要着急,我们可以等,让孩子们安安心心地比赛。”
上午近11点,篮球赛结束了,情绪饱满的艺术家们在等候已久的当地观众的欢呼声中欣欣然上场。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小燕率先亮相,不仅献上了火辣辣的东北秧歌《大姑娘美》,舞毕,还把寄予祝福的十几块手绢扔向了看台。观众纷纷站起身来,争先恐后地伸出双手,都想接住这份祝福,现场沸腾了。送完祝福的王小燕笑盈盈地走下场去。别看她在台上活力四射,却鲜有人知,她头一天晚上才结束了在吉林长达半个月的“下基层”演出,是连夜赶到重庆的。
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翀此次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蹈家单思涵一同表演了双人舞《和风》,优雅的舞姿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情舒畅。
“你们看得安逸不安逸,听得巴适不巴适?”籍贯四川的空政文工团副团长陈小涛一登场,就用流利的家乡话跟观众套近乎,逗得他们直笑,齐声回答:“安逸、巴适惨喽!”一曲家喻户晓的歌曲《变脸》唱毕,他那扎实的唱功赢得满堂彩。接着,他又一口气唱了《麻辣烫》、《当那天来临》两首歌曲,全场掌声雷鸣。
重庆市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周昌容带来魔术表演《奇幻手彩》,向观众展示了近景魔术的非凡魅力。北京城市当代舞蹈团团长滕爱民表演的现代舞《青·白》,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涂琳莉表演的《山里的火塘》、《摆手舞》等节目均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重庆逗乐坊相声演员刘延超、张旋带来的相声《欢声笑语》令观众开怀大笑,将气氛推向高潮。
“走近你,歌唱老百姓;走近你,爱在生活中;走近你,心里有底气;走近你,快乐就流行。”伴着中国文艺志愿者主题歌《走近你》那动人的旋律,所有艺术家与观众一起在场内跳起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摆手舞,笑容灿烂在每个人的脸上。就像歌中所唱,他们走进了彼此的心里。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成果丰硕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中国舞协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该工程进行7年多来,得到了各地舞协的大力支持,已惠及全国29个省区市的农村孩子,开办了175个农村教师班,免费为农村小学培养了5808名农村舞蹈教师,受到了各地宣传、教育部门的热烈欢迎。
2013年,该工程在全国7个省区市建立了17个“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其示范点多建在当地县以下农村小学和多民族聚居地。通过招募当地舞蹈志愿者,进行每周一次或两次的舞蹈教学,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素质教育,让他们传承本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2014年,中国舞协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展演”,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孩子们站在北京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舞蹈风采。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森林希望小学就是受益的小学之一。据校方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就进入该校,纳入了“大课间”活动(半个小时以上课外活动时间)。此后的这个时间段,学生们除了做常规广播体操,还可以跳舞,内容主要包括苗族的竹竿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等当地民族民间舞蹈。
每当上午10点的下课铃声响起,小学生们就知道愉快的“大课间”时间到了。很快,在老师的带领下,全校千余名小学生一起跳舞,快乐占据了学校的每一块空地。
“竹竿舞、摆手舞主要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跳,该舞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变能力有极高的要求,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很高。这个传统会一直保持下去。”森林希望小学负责人说。
伴随着“啪啪”的竹竿敲击声,只看见一组小学生正聚在一起跳着竹竿舞。拿竹竿的多为男同学,他们蹲在地上,让两根竹竿彼此间的距离规律地变化着;女同学则两两拉手,盯着脚下的舞步,像一只只小松鼠在竹竿间灵活地跳跃着。
“你累不累?”“我不累。”“让我替你一会儿吧!”“再等会儿。”孩子们跳得尽兴,谁也不愿意离开半步。伴着热火朝天的竹竿声,中国舞协文艺志愿服务团的老师们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舞蹈队伍。“我们会好好跳,以后还要去北京演。”学校的老师说。
舞蹈培训量身定做解难题
彭水县文化馆排练厅中,60余位中小学教师正接受首都师范大学舞蹈教师于大雪授课。通过硬腕舞(蒙古舞)和弦子舞(藏族舞)两个组合,于大雪传授了更为先进的舞蹈教学方法。课间休息时,当地教师纷纷围在于大雪身边,向他讨教舞蹈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我参加培训班已经一周了,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舞蹈教师,但能接受如此高端、专业的训练,实在太难得了。我会好好学,然后把漂亮的舞蹈教给孩子们。”来自当地某小学的音乐教师阿丽说,班上的大部分学员和她一样,是非舞蹈专业的教师。“我们学得很慢,但北京来的老师们很有耐心,他们真的很棒。”
舞蹈培训是此次志愿活动的重要内容,根据重庆不同地区的受众群,分别量身定做了课程,近400名学员获益。
在彭水县和酉阳县,培训课程主要针对当地中小学文体教师、文化馆基层干部开展少儿舞蹈编导、舞蹈基础理论、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等课程,帮助当地解决舞蹈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我希望当地民族民间舞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两种模式。”作为授课教师,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青年编导娜仁花说。因而在课堂上,她不断向学员灌输“要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编创技法,再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理念。
重庆主城区以属地大专院校、专业剧团的舞蹈系学生、专业编导、青年教师和演员为主,接受培训的学员未来将作为重庆市文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定期为重庆辖区的周边乡镇进行艺术普及与培训教学工作。因而,在这里,志愿团老师们的授课内容更为专业。如来自北京现代舞团的青年编导巩中辉在现代舞课堂上启发学员寻找最真实的身体状态。万玛舞蹈剧团艺术总监万玛尖措则与学员们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编创经验。
5月14日下午,舞蹈培训课程结业仪式在重庆舞协举行。仪式上,滕爱民、娜仁花等获得了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获奖志愿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基层的舞蹈从业者,切实解决一些实际教学或创作中遇到的难题。
助力民族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都是民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尽管近年来,国家非遗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依旧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情况。
中国舞协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认识到活态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教育传承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非遗保护的形式。此次重庆之行,中国舞协除了将舞蹈界的名师引进课堂,更将民族民间舞蹈老艺人请上课堂,向当地青年舞者传授技艺。
重庆酉阳是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酉阳土家摆手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动作特点、地域风格和文化内涵都极具研究价值。为此,中国舞协特别邀请当地土家族摆手舞老艺人作为老师,与艺术家、专业舞者及学员们共同交流,感受原生态民族舞蹈的魅力。酉阳县文化馆内,随着阵阵鼓声,土家族摆手舞老艺人们热情地跳着摆手舞,一群衣着时尚的姑娘、小伙儿站在一旁仔细地观看,并模仿学习着他们的舞姿。
与此同时,中国舞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还来到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进行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除了开班授课,还开设专家讲座、基础理论和训练课程,在探讨舞蹈传承、保护与创新的同时,较为全面地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非遗保护工作。
“以前,我们发展舞蹈文化事业,总是通过比赛或者展演的方式进行。在新时期,尤其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国舞协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罗斌表示,此次志愿活动有慰问演出、课程培训、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非遗调研等形式,下一步,中国舞协还要把非遗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开展“人间舞者”等项目,助力传承传统舞蹈文化。“中国舞协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多种方式帮助地方提升舞蹈基础的推广与普及,帮助地方培养一批强有力的文艺志愿者,定期下到乡镇基层,无偿为基层群众进行舞蹈艺术培训。我们要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深入推广,将文化扎扎实实‘种’在当地。”罗斌说。